[微风]河南郑州,男子给人装了一台空调,可对方迟迟不结帐,说要先试用一年。男子追了9个月,在记者介入下,对方给了1000元,说夏天用完转制冷的钱,剩下的几百等过了冬天,试了制热再给。好说歹说对方又给男子转了500元,剩下的200让男子去起诉。男子很无奈:还差200让我起诉,这不是闹笑话吗? (信源:都市报道——从寒冬到酷暑,1千多空调钱追9个月!空调装在小区空区,物业否认关联) “喂,您好,请问是李先生的爱人吗?我是帮梁师傅协调空调款的记者,想跟您聊聊 1700 元货款的事。”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传来一个略显不耐烦的声音:“又是这事?不是已经转了 1000 了吗?” 这通电话,是郑州梁师傅追债 8 个月里,最接近 “要回钱” 的一次。可谁能想到,就算有记者帮忙,剩下的 700 元,还是成了难啃的 “硬骨头”—— 最后不仅没给全,对方还撂下狠话:“200 块你嫌少,就去法院起诉!” 事情得从去年 1 月说起。梁师傅在郑州做空调安装,每天凌晨五六点就起床,扛着几十斤的外机爬楼,夏天汗湿衣服能拧出水,冬天手冻得握不住扳手。 那天他接到李先生的订单,说要给物业用房装空调,谈好 1700 元包安装,对方还拍着胸脯保证:“装好当天就给钱,绝不拖。” 梁师傅信了。他花了一上午时间,钻墙、走线、调试,把空调装得稳稳当当。 李先生当场试了制冷制热,点头说 “没问题”,可一提给钱,却突然改口:“公账现在取不出钱,等过完春节给你,跑不了。” 梁师傅想着过年前后不差这几天,就没多计较。可春节一过,他左等右等没消息,打电话催,对方说 “6 月份再说”;熬到 6 月,电话不接、微信不回,直接没了踪影。 1700 元,对别人可能不算啥,可对梁师傅来说,是他和老伴好几天的血汗钱,够给老家孩子交半个月生活费,够买好几本辅导书。 实在没办法,梁师傅找了记者。两人先去了安装空调的地方,负一楼机房里的外机孤零零挂着,梁师傅红着眼眶说:“当初装的时候多用心,现在看见它就堵得慌。” 记者注意到,他的工作服上破了两个洞,袖口还磨得起了毛,忍不住问:“师傅,您挣钱这么辛苦,咋不早点催?” “咋没催?” 梁师傅叹了口气,“每次打电话都怕得罪人,想着大家都是打工的,能体谅就体谅,可没想到他这么能拖。” 机房门锁着,他们找到物业,工作人员一看梁师傅的微信记录,赶紧摆手:“这人不是我们物业的!我第一次知道这事,我帮您联系他。” 没一会儿,梁师傅的手机响了,是李先生发来的微信:“空调制冷还行,先转你 1000,剩下的等冬天试了制热再说。” 梁师傅一看就急了,1700 元变成 1000 元,还差 700 呢!记者赶紧拨通了李先生妻子的电话,才有了开头那一幕。 “大姐,梁师傅去年 1 月就装好了空调,当时李先生也试了制热,现在都 8、9 月份了,等冬天试制热,还得等小半年,师傅也耗不起啊。” 记者耐着性子解释。 可对方根本不接话茬:“我没试过热啊!当初是我老公跟他谈的,我哪知道?再说了,当初说好的是 1500,不是 1700,他是不是记错了?” 梁师傅赶紧凑到电话旁:“大姐,微信聊天记录还在呢,1700 元包安装,您老公当时没反驳啊!” “聊天记录?我没看见。” 对方语气更硬了,“我要是想赖账,就不会转 1000 了!剩下的 500,等我跟我老公核实了再说,200 块就算了,哪有这么较真的?” 500 元到账了,加上之前的 1000 元,一共 1500 元,还差 200 元。记者安慰他:“至少要回了大部分,总比一分没有强。” 梁师傅苦笑:“是啊,可这 200 块,也是我爬楼挣的啊……” 他跟记者说,不是在乎这 200 块,是心里委屈。当初信任对方,没签合同,就凭一句口头承诺,结果拖了 8 个月,还得找记者帮忙,最后还是少了钱。 “以后再干这种活,不管多少钱,都得让对方写个条,或者在微信里把价格、付款时间写清楚,再也不轻易信人了。” 其实从法律上讲,梁师傅和李先生的口头协议是有效的。《民法典》第 577 条规定,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就得承担违约责任。 梁师傅按约定装好了空调,李先生就该给 1700 元,拖了 8 个月还扣 200 元,明显违约。可梁师傅没时间也没精力去起诉 —— 他得每天打工挣钱养家,哪耗得起? 像梁师傅这样的劳动者还有很多,他们干最累的活,挣最干净的钱,却常常因为 “好说话” 被欺负。希望大家都能记住:不管金额大小,答应别人的事就得做到,欠别人的钱就得还。诚信不是小事,丢了诚信,比丢了钱还丢人。 你们身边有没有遇到过这种 “欠钱不还” 的人?都是怎么解决的?评论区聊聊,也给其他劳动者提个醒,别让辛苦钱打了水漂。
浙江杭州,女子和朋友去吃自助餐,2人花费1346元,女子为了吃够本,点了28片三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