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俄罗斯、委内瑞拉、朝鲜、古巴等反美国家,都以为自己是在帮中国对抗美国,也不是中国有意让其它国家对抗美国,而是中国在帮助他们对抗美国。 回想2021年中伊签那份25年合作协议时,气氛挺热烈的。 大家觉得这份价值4000亿美元的庞大计划,能帮当时被美国制裁压得喘不过气的伊朗松绑。 但几年过去了,除了德黑兰机场扩建等少数项目,很多蓝图上的东西,像废弃的油井或烂尾的港口,迟迟没落地。 这卡壳的,表面看是外部制裁或技术资金问题,但根子可能更深:伊朗自己内部的步调,就没统一起来。 伊朗国内的声音大概分三派:有坚持民族主义的,有亲美的,还有主张拥抱中俄的。 这种内斗让国家在关键决策上难以形成合力,今天亲西方派占上风,项目就可能被搁置;明天“向东看”派抬头,又转头寻求合作。 这种摇摆,让外部伙伴在投入时难免顾虑重重。 除了内部协调问题,伊朗一些处理合作的方式也有待商榷,比如在涉及经济利益分配时,有时表现出不够灵活与合作的态度,这需要双方通过友好协商共同解决。 再者,伊朗国内及周边安全环境的不稳定,包括长期与以色列的敌对状态和部分地区存在的安全隐患,也使得大规模投资面临挑战。 所以,那纸宏大的协议,落实起来比预想的要慢得多。 中国对伊朗的支持,更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持续的石油贸易上——中国持续大量进口伊朗石油,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伊朗的能源出口收入。 2024年,中伊非石油贸易额也达到了267亿美元,这种经济联系是实打实的支撑。 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反美先锋”国家也能看到。 中国并非有意让其他国家对抗美国,而是基于自身利益和国际责任,为这些国家提供了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支持。 例如,面对美国制裁,中国为朝鲜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持,2024年1-9月,中朝贸易额达到14.91亿美元;中国也向古巴提供医疗援助和能源项目支持,如援建太阳能光伏电站,并连续多年在联合国投票支持终止美国对古巴的封锁。 中国的支持,对许多国家而言是重要的稳定力量。 就像中美贸易战开打后,中国反而深化了与这些国家的合作。 伊朗石油绕开制裁进入中国市场,俄罗斯能源填补了美国退出后的空缺。 中国还通过上合开发银行、金砖机制等平台提供金融支持,这种“去美元化”的操作,客观上削弱了美国制裁的威力。 当然,这种关系并非单向付出。 中国也从这些国家获得能源供应、战略纵深以及国际事务上的支持。 例如伊朗扼守霍尔木兹海峡,俄罗斯牵制北约东扩,朝鲜作为东北亚缓冲区,古巴提供加勒比海战略支点。 这是一种在特定国际环境下的互利合作。 说这些国家在“帮中国挡刀”,可能有点一厢情愿了。 更接近现实的可能是:中国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国际格局的判断,选择与这些国家合作,并在过程中提供了关键支持。 没有中国的经济纽带和一定程度的外交遮护,一些国家的日子可能会艰难得多。 最后,国际关系讲究的是利益和实在的交换。 那种“谁替谁出头”的江湖叙事,听起来快意,但往往经不起细琢磨。 国家间的合作,尤其是像中伊这种旨在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合作,需要双方相向而行,秉持友好协商、共同发展的态度,才能行稳致远。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这种“谁在帮谁”的关系?你觉得这种合作模式未来会如何演变?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最近韩国的两个新闻放在一起看,越看越不是滋味。一边是查理·柯克出事,韩国街
【279评论】【4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