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前副手鲁道夫·赫斯,站在施潘道监狱的凉亭前,他从1947年起就被囚禁于此

力量华哥 2025-09-16 11:05:23

希特勒的前副手鲁道夫·赫斯,站在施潘道监狱的凉亭前,他从1947年起就被囚禁于此,直到1987年94岁时才自杀,在他生命的最后20多年里,他是这座监狱里唯一的囚犯。[凝视] 1987年8月17日,柏林施潘道监狱,93岁的鲁道夫·赫斯,这个纳粹德国最后的战犯,用一根电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曾是希特勒的副手,纳粹党的副元首,却在生命的最后41年里沦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囚犯。 赫斯1894年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港的德国商人家庭,青年时代曾对物理和数学展现浓厚兴趣,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在战争中两次负伤,获得铁十字勋章,并结识了改变他一生的人,阿道夫·希特勒。 1923年,赫斯参与希特勒领导的啤酒馆暴动失败后,与希特勒一同入狱,在兰德斯堡监狱服刑期间,他协助希特勒完成了《我的奋斗》的笔录和润色工作,这本书后来成为纳粹党的政治纲领基础。 随着纳粹党掌权,赫斯在1933年被任命为纳粹党副元首,1939年更被希特勒指定为继戈林之后的第二顺位继承人。 然而1941年5月10日,赫斯他独自驾驶一架Me110战斗机从德国飞往苏格兰,声称要代表德国与英国进行和平谈判,他特意要求会见汉密尔顿公爵,相信能够通过他促成英德和解,这一行为被希特勒公开斥责为“精神错乱”,纳粹官方宣称赫斯是“妄想症的牺牲品”。 二战结束后,赫斯在纽伦堡审判中被判犯有“破坏和平罪”和“密谋罪”,处以无期徒刑,1947年,他被转移到西柏林的施潘道盟国军事监狱,这里由美、苏、英、法四国共同管理,每国指派一名监狱长和30名卫兵轮流看守,所有费用由西德政府承担。 随着时间推移,其他战犯相继刑满释放或去世,到1966年10月,施潘道监狱只剩下赫斯一个囚犯。这座原本可容纳600人的监狱成为了他一个人的牢笼,由四国组成的庞大看守团队日夜监视着他一人,每天开销高达一万德国马克。 赫斯的监狱生活极其规律:早上7点起床,晚上10点准时熄灯,白天可以看报纸和读书,尽管监管逐渐放宽,允许家属每月探监一次,但只能隔着铁栅栏见面,且一次只能有一名家属。晚年的赫斯身患多种疾病,心脏病、胃病和前列腺炎困扰着他,视力也几乎丧失。 关于赫斯1941年独自飞英的真正动机,至今仍众说纷纭,他的儿子沃尔夫·赫斯认为,父亲是携带了一份详细的“和平计划”飞英,且希特勒对此知情并同意一旦任务失败就宣布赫斯精神错乱,苏联方面则长期认为赫斯飞英后曾有过深入谈判,策划由德国和英国联合进攻苏联。 还有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赫斯是由于在纳粹党内地位下降,想通过此举重新获得希特勒的宠爱。 赫斯之死也留下了疑团,尽管官方结论是自杀,但他的儿子和家庭律师对此表示怀疑,甚至认为赫斯是被他人杀害的,赫斯当时已经93岁高龄,且患有佝偻病,一些人质疑这样身体状况的老人是否还有能力上吊自杀。 赫斯的死亡标志着纳粹德国最后一位战犯的消失,也终结了一个时代,1987年8月21日,美军在施潘道站完了最后一班岗,随后这座监狱被彻底拆除,从地球上消失。 赫斯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他曾是狂热的纳粹分子,发明了“纳粹礼”和“元首”称呼,却又是纽伦堡审判中唯一始终没有承认罪行的人,他独自飞英的举动被视为叛逃,却又至死保持对希特勒的忠诚。 您认为赫斯1941年飞往英国是个人行为,还是获得了希特勒的默许?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 信源: 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纳粹审判60周年祭——中国经济网

0 阅读:71

猜你喜欢

力量华哥

力量华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