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看直播 媒体在西贝直播 记者拿出鸡翅和鳕鱼条 都是冷冻的 镜头里的冻品泛着白霜 记者举着问西贝员工 这是不是预制菜 对方挠了挠头 说“是中央厨房的半成品” 其实最近预制菜争议大 有人怕吃着不新鲜 有人愁添加剂太多 媒体蹲点直播 就是想戳破“现做”的模糊壳子 看看餐馆里的菜到底藏着多少预制 先给咱捋清预制菜的底 2024年法律层面明确了定义 以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 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 还分四大类: 即食(比如开袋能吃的卤味) 即热(比如微波炉转两分钟的自热饭) 即烹(比如腌好的牛排) 即配(比如切好的净菜) 西贝的模式是“半预制” 比如馒头、黄馍馍是中央厨房做的 需要二次加热才能上桌 再说说大家最懵的问题 为啥分不清预制菜和家里的冷冻品? 原因有3点: ① 生产端不一样 预制菜是工厂批量做的 用的是流水线设备 家里的冷冻品是自己炖好冻的 量少还新鲜 ② 添加剂不一样 商场预制菜要保质期(比如8个月) 肯定得加保鲜剂 家里的冻品放几天就吃 不用加这些 ③ 标准不一样 预制菜有生产许可和质量标准 家里的全凭经验 想放多少盐放多少 咱普通人在意的不是“冷冻” 是“被骗” 去餐馆点“现炒鸡翅” 结果端上来的是冻了仨月的预制菜 换谁都得嘀咕 比如西贝之前说“闭店练现炒” 结果还是有预制菜 不是预制菜不好 是得让咱知道“这菜是预制的” 有网友说 “商场里的预制菜有添加剂 家里的没有 这才是关键” 我觉得这话说到心坎里了 关键是知情权 得把配料表、生产时间标明白 让咱能选 其实预制菜本身没罪 2024年市场规模都4850亿了 说明大家需要 convenience(方便) 可方便的前提是安全 要是连“是不是预制”都不说 那就是耍流氓 你平时去餐馆 会问“这菜是现做还是预制”吗? 你买预制菜会看配料表吗?
我敢打赌,西贝的公关总监,今天血压绝对飙到180了贾国龙攥着手机的手直抖,
【1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