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3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下午场的第19个问答环节,有股东向巴菲特抛出核心疑问:“除了通用投资标准,您投资银行是否有额外考量?且随着时间推移,您对银行业的整体看法是否发生改变?” 对此,巴菲特给出了清晰解答:“在这个国家,银行业其实是门相当优质的生意——前提是你能做到不盲目跟风,且不产生大量不良贷款。”他进一步补充数据支撑:“自二战以来,那些未陷入经营困境的银行,资本回报率始终保持在极高水平,国内甚至有不少银行的资产回报率能达到20%。” 这一高利润率让巴菲特也坦言意外:“我很惊讶,银行业的高收益居然没被市场竞争稀释。要知道,他们交易的‘商品’本质上是钱,这种基础属性按理说更容易引发激烈竞争,可实际盈利表现却远超预期。” 话音刚落,巴菲特转头向芒格提问:“你怎么看,查理?” 芒格接过话茬,坦诚分享了过往判断:“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确实在预测上犯了错——银行业的实际表现,比我们最初估计的要好太多。”他举例说明:“我们从银行投资中赚了几十亿美元,通过美国运通的投资收益更高,但说实话,我们当初完全没料到银行业能有这么亮眼的成绩。”话音刚落,他还幽默补了一句:“我唯一能确定的‘预测’是,未来我们大概率还会犯类似的‘低估’错误。”全场股东随即笑作一团。 巴菲特随后进一步拆解银行业高回报的底层逻辑:“这一现象其实相当不寻常。尤其在低利率环境下,金融机构之间几乎没什么明显差异化——A银行和B银行竞争,B银行又和C银行较劲,没有哪家能拥有绝对竞争优势,可它们却都能从有形资本中获得超高回报。” 他点出关键原因:“部分源于银行将贷款与资本的比率,推到了比三四十年前高得多的水平。资产端回报率本身提升的同时,叠加高杠杆效应,最终促成了极高的资本回报率。” 最后,巴菲特特别强调风险边界:“当然,确实有部分银行陷入麻烦,但问题根源往往是它们在贷款决策上犯了大错。对银行业而言,麻烦并非必然——只要你能保持清醒的判断,不踩信贷雷区,这门生意就能带来可观收益。”
🐰95岁“股神”巴菲特宣布退休,而他的一则大胆预言,引发全球轰动!他说:“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