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恩人的儿子来投奔杜月笙,沈月英提醒杜月笙:先试人品,不行,走人!于是,她在

趣史小研究 2025-09-12 14:35:10

一天,恩人的儿子来投奔杜月笙,沈月英提醒杜月笙:先试人品,不行,走人!于是,她在地上扔了5块大洋。哪知,这人进出门两次,居然看都不看。 要说这事儿,得先从杜月笙的一笔“人情债”说起。 别看杜月笙后来风光无限,在上海滩跺一脚,整个地面都要抖三抖。他年轻那会儿,就是个小瘪三,惨到什么地步?13岁闯上海,在水果店当学徒,结果染上了一身臭毛病,吃喝嫖赌样样沾。 有一次,他病得快死了,高烧不退,昏迷不醒。医生来看了,直接摇头,让伙计准备后事。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举目无亲,躺在床上等死,那是什么滋味?弥留之际,他就一个念想:见见老家的姑姑。 这姑姑,就是他的救命恩人。 消息传到乡下,姑姑和姑父万春发火急火燎地赶到上海。看着只剩半条命的侄子,姑姑心都碎了。求神拜佛没用,她就到处打听偏方。最后听说蛤蟆粪能治高热,二话不说就去找。那玩意儿多脏啊,但为了救侄子的命,她顾不上了。 说来也怪,这偏方还真管用了。杜月笙硬是从鬼门关被拉了回来。 这笔救命之恩,杜月笙一辈子都记在心里。这不单是钱能衡量的,这是一条命换来的交情,是刻在骨子里的债。后来他发迹了,成了黄公馆里响当当的人物,娶了太太,置办了家业,成了人人敬畏的“杜先生”。 风光是风光了,但麻烦也跟着来了。 人一出名,过去的穷亲戚就都冒出来了。那天,杜月笙正在书房里享受雪茄,下人来报,说门口有对姓万的母子求见。杜月笙心里咯噔一下,赶紧下楼。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年救他命的姑姑,带着她的儿子,也就是杜月笙的表弟——万墨林。 姑姑也实在,没绕弯子,开门见山:“月笙,你现在出息了,给你弟弟墨林一口饭吃吧。” 杜月笙看着眼前的表弟,憨憨的,土里土气,一看就是没见过世面的老实人。他心里清楚,这种性格,带出去应酬交际肯定不行,会给他丢脸。但恩人的面子不能不给,这饭,必须管,还得管好。 想来想去,他觉得让表弟先从家里做起,干点杂活,熟悉熟悉环境。正好,他太太沈月英抽大烟,身边缺个专门伺候烟枪的。这活儿不难,就是要细心、可靠。于是,他把万墨林领到了太太沈月英面前。 沈月英是谁?黄金荣老板娘林桂生的远房表妹,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女人。她嫁给杜月笙,成了杜公馆的女主人,家里金银细软、奇珍异宝到处都是。突然要让一个不知根底的乡下穷亲戚进内宅,她心里自然要打个鼓。 丈夫的面子要给,但家里的安全更重要。她打量着眼前这个畏畏缩缩的万墨林,心里有了主意。 她不动声色,对万墨林说:“你先去前屋给我打盆水来。” 等万墨林一转身,沈月英就从兜里掏出5块大洋,“不经意”地扔在了进门的门槛边上。 她想得很明白:如果万墨林把钱捡起来,偷偷塞进自己口袋,那这人手脚不干净,绝对不能留;如果他捡起来交给自己,说明他虽然贪财,但还有点规矩,可以再观察观察。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完全超出了她的预料。 万墨林端着水盆,小心翼翼地走进来。一抬脚,眼角余光就瞥见了门槛边的几块银元。他愣了一下,放下水盆,看都没多看那几块钱一眼,就扯着大嗓门,朝屋里喊: “谁的钱掉了?谁的钱掉在这里了?” 他这一嗓子,喊得坦坦荡荡,毫无杂念。他根本没想过这钱可能是个机会,也没想过要占为己有。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失主肯定很着急。 屋里的沈月英听得真真切切。那一刻,她心里全明白了。她要找的,不是一个多机灵、多会来事的人,而是一个心里干净、让人放心的老实人。一个连白捡的钱都毫不动心的人,你才能把整个家托付给他。 她慢悠悠地走出来,说:“哦,是我的,刚才不小心掉了。” 这事儿就算过去了。万墨林通过了这场没有考官的“面试”。 万墨林就这么留在了杜公馆,从伺候烟枪开始,一步步干到了杜月笙的总管家,成了他最信任的心腹。杜月笙后来生意上的机密账目、家里的核心事务,全都交给他打理。万墨林也确实没辜负这份信任,一辈子忠心耿耿,嘴巴严,手脚净,成了杜月笙最离不开的左膀右臂。 说白了,杜月笙和沈月英需要的,是一个忠诚的“自己人”。在他们那个刀口舔血的世界里,背叛的成本太高了。而在我们今天的商业世界,信任的价值,同样千金不换。

0 阅读:933

评论列表

db

db

2
2025-09-12 23:38

又开始吹了

猜你喜欢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