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大意了!”9月11日广州14岁初中生趁着父母忙于做生意,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充值

轩叔观察 2025-09-12 12:20:35

“太大意了!”9月11日广州14岁初中生趁着父母忙于做生意,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充值了37万来玩游戏,家长得知后,起诉游戏公司要求返回所有金额,然而对方却指责男孩父母没有好好看管孩子,网友:这是多有钱,一年半了才发现自己的活期余额少了37万元![无辜笑] 广州一名14岁初中生趁父母忙于生意,在一年半内用母亲手机向游戏充值37万元,共计操作552次,平均每天消费超700元,家长直至近日需用钱时才发现账户余额所剩无几,随即联系游戏公司退款,却因账号使用成年人身份证注册遭拒,最终选择诉诸法律。 这个数字让人震惊,552次充值操作,意味着这孩子几乎每天都在“氪金”,而且金额越来越大,最初可能只是几十块钱买个皮肤,后来逐渐升级到几百上千元的大额充值。 法院审理时发现了一个关键细节:这些充值行为多发生在周末及夜间,显然这孩子很清楚什么时候父母不会发现,专门挑选时机进行操作。这种“有计划”的消费行为,让整个事件变得更加复杂。 游戏公司的态度很明确:账户由成年人实名注册,我们没责任退款,他们的逻辑看似合理,毕竟账号确实是用成年人身份证注册的,他们很难区分实际使用者的年龄。 但家长质疑的点也很现实:平台明知道存在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账号的情况,为什么不采取更严格的验证措施?尽管游戏公司设有实名认证机制,但未接入人脸识别等强验证手段,难以有效识别实际使用者是否为未成年人。 这起案件暴露出两个关键问题,首先是游戏平台的防沉迷机制确实存在漏洞,身份认证流程过于简单,仅仅依靠身份证号码和姓名,根本无法阻止未成年人绕过限制,一个14岁的孩子能够轻松使用母亲的身份信息,连续充值一年半都没被发现,这说明现有的技术手段还不够完善。 另一方面家长对支付工具和密码的管理确实存在疏忽,37万元分552次扣除,按理说银行短信提醒应该很频繁,但家长竟然长期未察觉账户异常,这种疏忽在如今移动支付如此普及的时代,确实需要引起重视。 法院最终的判决很有意思:游戏公司退还12万元,其余25万元损失由家庭自行承担,这个判决实际上认定了双方都有责任,但家长的责任更大一些。 目前一些大型游戏平台已经开始尝试更严格的验证机制,除了实名认证,还会在特定时间段要求人脸识别,或者对大额充值进行延时到账处理,给家长留出发现和阻止的时间。 37万元的教训告诉我们,管住孩子玩游戏和乱花钱,光靠一方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游戏平台的技术防线必须更加“聪明”,能够真正识别出未成年用户,而家长的日常监管也绝不能“大意”,需要对孩子的网络行为和消费行为保持足够的关注。 网友们议论纷纷: “这家长心也太大了!五百多次扣款短信都不看一眼?我丢个快递短信都要查半天。” “游戏公司甩锅技术一流!明知道是孩子玩的还死咬身份证注册,人脸识别很难做吗?” “每天700块啊…我家娃充个6块礼包我立马收到短信,这家人居然一年半没发现。” “支持法院判决!平台监管确实有漏洞,但家长把支付密码告诉孩子才是根源。” “别说孩子了,多少成年人充游戏都上头?建议强制设置单日消费上限。” 您觉得这类纠纷中,游戏平台和家长哪方应承担主要责任? 官方信源:中国新闻网相关报道

0 阅读:77

评论列表

雨淋心情

雨淋心情

4
2025-09-12 13:23

要我说,有些家长就是贱,密码这些东西非要当着孩子面玩弄,然后出去逢人就吹,我家小孩厉害哟,不管怎么样他都能知道密码[哭笑不得]我见过N起这样的了[哭笑不得][哭笑不得]

猜你喜欢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