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都不要了!8月,上海一女子照顾舅舅28年,为感谢她的付出,老人生前将名下的房产留给她,不料,后面当亲生女儿得知后,就突然跳出来争房产,因此双方闹上了法庭,而法院这样判了。 在上海,一桩看似平常的家庭房产官司,最后却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故事的中心是一份经过公证的遗嘱,本该是板上钉钉的事,却被逝者的亲生女儿告上了法庭。 这事儿的结局,远不是分分家产那么简单。它更像是法院用判决书给所有人上了一堂课,重新定义了到底什么才叫“家人”,什么才算“继承权”。 这套坐落于浦东的房子,自始便非王大爷一人所有。它仿佛带着别样的归属印记,从开启存在的那一刻,就有着更为复杂的权属故事。 2001年购置房产时,产权登记清晰明确,他与外孙女高梅各占该房产一半份额,权属划分清晰可辨,一目了然。这操作本身,其实就没给女儿王静留下太多念想。 时至 2009 年,已近九旬高龄的王大爷为妥善安排自己离世后的财产事宜,再次通过公证程序立下遗嘱。 在这份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中,他清晰载明,将自己名下财产中 50% 的份额指定由外甥女周冬雨继承,以此确保身后事的处置符合自己的意愿。 这可不是一时糊涂,而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还特地选了法律效力最强的形式。 这一切的背后,是一杆倾斜了近三十年的情感天平。舅舅家曾迎来一位特殊的小客人 —— 周冬雨,1992 年,这位姑娘便从家乡来到上海投奔亲人,这一陪伴,便是漫长的二十八个春秋。 买菜做饭,看病拿药,邻里都说她“比亲闺女还亲”。 而亲生女儿王静呢?结婚后就跟父亲渐行渐远,探望的次数掰着手指头都数得过来,甚至觉得照顾老人是个“麻烦”。 法庭上,两种截然不同的“亲情观”撞了个满怀。女儿王静的逻辑很简单:我是亲生的,爹的遗产天经地义就该是我的。血缘,成了她手里唯一的王牌。 但法院不这么看。外甥女周冬雨的权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她用28年的日夜陪伴换来的。 这不是空口白话,连街道居委会都出具了证明,证实她是这些年里唯一照顾老人的亲人。 那些落在实处的真心与行动,早已越过血脉的浅层联结,在彼此生命里沉淀出更厚重的意义。法律最终遵循了一个最朴素的道理:想要享受权利,就得先尽到义务。 王静的长期缺位,让她那套“血缘至上”的说法,在法律面前彻底站不住脚了。 颇具探讨价值的是,从一审到二审,判决结果呈现出明显的走向差异。一审法院有点“和稀泥”的意思,把王大爷那50%的房产分成了两半,给了王静和周冬雨各25%。 这既认可了外甥女的付出,也给亲生女儿留了点面子。 然而王静对此并不认可,在她看来这样的分配方案远远无法满足预期,于是她选择提起上诉,主张应当获得该房产的完整所有权。 这一步棋,彻底暴露了她的贪婪,也把案子推向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结局。 终审判决就干脆利落多了。二审法院直接撤销了一审的部分判决,将王大爷的50%份额全部判给了外甥女周冬雨。 理由很明确:王静长期未尽赡养义务,继承资格,依法取消。 这记法槌敲得掷地有声,不再模棱两可。它传递出的信号就是,法律不保护那种只知索取、不愿付出的名义亲情。 最终的结果,网上几乎是一边倒地叫好,都觉得“大快人心”。这说明判决不仅符合法理,更契合了老百姓心中最朴素的公平正义观。 信源:澎湃新闻2025-08-13·《女子赡养舅舅28年获赠房产,亲女儿不服争房产败诉》
脸都不要了!8月,上海一女子照顾舅舅28年,为感谢她的付出,老人生前将名下的房产
月鹿一鹿前进
2025-09-12 11:44:17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