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普股份“连砍”11板背后,新主中昊芯英的“借壳野心”藏不住了?

新浪财经 2025-09-10 19:46:38

一场收购让天普股份上演“11连板”行情。近期,AI芯片新贵中昊芯英发布公告称,公司将通过收购交易取得天普股份控制权。据悉,本次交易中,中昊芯英方与方东晖的合计收购金额约为21.24亿元。消息一经放出,便迅速“引爆”天普股份股价,使其连续十一个交易日涨停。

具体来看,Choice数据显示,9月10日,天普股份继续涨停,报76.00元/股,这已是该公司连续第十一个交易日涨停,股价创历史新高。与今年另一只“牛股”上纬新材类似,天普股份本轮大涨同样源于AI企业的入主。

此前,公司于8月21日晚发布公告称,中昊芯英将通过一系列收购交易取得天普股份控制权,与此同时,中昊芯英创始人杨龚轶凡也将成为天普股份实控人。

作为本次收购的发起方,中昊芯英自成立以来便备受资本青睐。公开资料显示,公司自2020年以来已完成多轮融资,股东涵盖北京银牧、仁华伟创、厦门稻本、星罗中昊、华夏恒天、浙商创投等多家知名机构及上市公司。然而,从基本面来看,尽管公司2022年至2024年业绩保持增长,但增速已有所放缓。

值得关注的是,中昊芯英此前与增资方科德教育签署了特殊条款,若2026年底前未实现合格上市或被收购,则需回购股权。目前,这一时间窗口仅剩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在这一“紧迫”背景下,中昊芯英入主天普股份引发了市场对其“借壳上市”的广泛猜测。不过,天普股份也在最新公告中表示收购方目前暂无资产注入计划。

天普股份斩获十一连板

9月10日,天普股份再次涨停,Choice数据显示,其股价报收76.00元/股,续创历史新高。至此,该股已连续11个交易日涨停。

与今年备受关注的“牛股”上纬新材类似,天普股份本轮股价大幅上涨,同样源于获得了知名AI企业的“青睐”。

公开资料显示,天普股份成立于2009年,主要从事汽车用高分子材料流体管路系统和密封系统零件及总成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主要面向汽车产业链,核心客户涵盖吉利、丰田、福特等整车制造商。

股价异动的直接“诱因”,可追溯至八月下旬的一则控制权变更公告。8月21日晚间,天普股份连续发布多份公告称,中昊芯英计划通过一系列收购交易取得公司控制权,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中昊芯英创始人杨龚轶凡。

据悉,中昊芯英此次收购是通过“两笔股权转让+增资控股股东+全面要约”三步走策略实现控股,在不计算全面要约收购的情况下,中昊芯英一方与方东晖此次收购合计价款约为21.24亿元。

该消息公布后,天普股份股价迅速攀升,自8月22日复牌起至9月3日连续九个交易日涨停。在此期间,上交所虽两次下发监管工作函,却未能抑制其股价持续上涨。

9月3日晚,天普股份再次发布公告表示,由于公司股票近期多次出现异常波动及严重异常波动情况,为维护投资者权益,公司决定自9月4日起停牌,并就股价异常波动情形启动核查。

9月8日,公司发布核查结果公告。公告中称,公司目前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内部运营秩序稳定,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亦未发现其他可能对公司股价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

针对市场最为关注的资产注入猜想,公告也给出了明确回应。公司表示,“经公司自查,截至《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签署日,收购方暂无在未来12个月内改变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或者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做出重大调整的明确计划;暂无在未来1个月内对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进行出售、合并、与他人合资或合作的明确计划,或上市公司拟购买或置换资产的明确重组计划。”截至目前,公司主要产品仍为汽车用高分子流体管路系统及密封系统零件及总成,主要应用于传统燃油汽车整车制造领域。

从基本面来看,或是受燃油车市场持续萎缩的影响,近年来公司业绩承压。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42亿元,同比下降1.75%;实现归母净利润3306.60万元,同比增加8.03%。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1亿元,同比下降3.44%;实现归母净利润1129.80万元,同比下降16.08%。

AI芯片新贵中昊芯英

市场上关于中昊芯英急于“借壳上市”的猜测并非毫无根据。

公开资料显示,中昊芯英成立于2020年10月,是一家专注于高性能AI芯片及计算集群研发的创新企业。公司以自主研发的TPU架构芯片“刹那”和千卡级集群“泰则”为核心产品,致力于构建安全可控的国产AI算力基础设施。

2023年4月9日,上市公司科德教育发布公告称,为迎合教育数字化的新业态,加快在AI+教育领域的布局,公司计划与中昊芯英及其现有股东共同签署《增资协议》和《股权转让协议》。

交易完成后,中昊芯英正式成为科德教育的参股公司。根据科德教育2025年半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披露日,公司仍持有中昊芯英5.53%的股权。

值得关注的是,科德教育在对中昊芯英进行增资时设置了特殊条款。公告显示,若中昊芯英未能在2026年12月31日前实现合格IPO或被收购,科德教育有权要求中昊芯英回购其持有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如今,距离这一约定截止日期仅剩一年有余。

除科德教育外,另一上市公司艾布鲁的子公司也在近期与中昊芯英签订了增资协议。

具体来看,8月15日,艾布鲁发布公告称,为拓展人工智能领域布局,其控股子公司星罗中昊拟与中昊芯英及其股东签署《增资协议》和《股东协议》。

根据公告,星罗中昊将以自有资金出资9004.96万元对中昊芯英进行货币增资,其中约31.23万元计入中昊芯英注册资本,其余部分计入其资本公积。

同时,星罗中昊与中昊芯英股东马学韬及王艳伟签署《股权转让协议》,约定马学韬将其持有的中昊芯英18.33万元注册资本以4911.89万元转让给星罗中昊。王艳伟将其持有的中昊芯英9.64万元注册资本以2583.15万元转让给星罗中昊。交易完成后,星罗中昊对中昊芯英的持股比例将从5.91%提升至9.73%。

不过在中昊芯英持续受到资本青睐的同时,其业绩增速有所放缓。根据天普股份披露的权益变动公告,2022年至2024年,中昊芯英分别实现营收0.82亿元、4.85亿元、5.98亿元,实现净利润-4297.68万元、8132.64万元、8890.78万元。

“85后”实控人杨龚轶凡

中昊芯英创始人杨龚轶凡是一位年轻的“85后”。

公开资料显示,杨龚轶凡于1986年出生,2005年因成绩优异保送至上海交通大学,后又转学至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电子与计算机专业,并于2009年进入斯坦福大学深造,研究方向为新型计算架构体系。

2011年硕士毕业后,他先后在甲骨文公司参与12款高端CPU设计,成为该公司最年轻的高级首席工程师,之后加入谷歌AI芯片团队,深度参与了TPUv2/3/4的设计与研发工作。

基于丰富的产业经验,2020年10月,杨龚轶凡在杭州注册成立中昊芯英,正式开启创业历程。彼时,在国内芯片自主替代浪潮的推动下,大量资本涌入这一领域。

在此背景下,中昊芯英也趁势启动融资,北京银牧、仁华伟创、厦门稻本等多家投资机构参与了中昊芯英的天使轮融资。

2021年,中昊芯英组织团队投入“刹那”TPU芯片设计,同时成功完成“祝融”推理芯片的流片。不久后,“刹那”芯片顺利通过流片验证。

实现技术突破后,在杨龚轶凡的带领下,2023年“刹那”芯片进入量产阶段并开始向客户交付,中昊芯英由此成为国内唯一实现TPU架构AI芯片量产的公司。在这一里程碑的推动下,公司融资进程进一步加快。

根据天普股份对于监管函的回复公告,2023年4月至今,中昊芯英已先后完成Pre-B轮、Pre-B+轮和B轮融资。其股东阵容包括赛智伯乐、浙江网新、上海申能、华夏恒天、浙商创投等知名机构。截至8月22日,杨龚轶凡合计持有中昊芯英33.70%的股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随着技术落地和资本加持,目前,中昊芯英已成为备受瞩目的新兴企业。据悉,今年4月,公司入选首届福布斯中国投资价值初创企业100强;随后在杭州第九届万物生长大会上,一举斩获“2025中国未来独角兽TOP100”“浙江未来独角兽企业TOP100””及“杭州准独角兽企业”三项荣誉。

未来,中昊芯英此番收购天普股份的后续动向,无疑将成为市场持续关注的焦点。

责任编辑丨汪鹏

0 阅读: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