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作为中尼边境上的高峰,其归属问题在1950年代初成为两国谈判焦点。19

千百年一叹 2025-09-10 19:46:31

珠穆朗玛峰作为中尼边境上的高峰,其归属问题在1950年代初成为两国谈判焦点。1953年5月29日,一支英国探险队携尼泊尔向导从南坡成功登顶,这让尼泊尔在边界划定中占据主动。他们提出,中国未从北坡登顶,就无法主张主权,希望将整座山峰划入尼泊尔版图。 中国坚持历史事实,强调北坡自古属中国控制范围。双方建交后,谈判多次提及此议题,尼泊尔强调南坡登顶记录,中国则列出清代地图证据。这种争议不仅涉及领土,还牵扯国际舆论压力,印度媒体也介入报道,质疑中国能力。 中苏原本约定联合行动,原计划1959年实施,但因关系变化,苏方退出。中国面临装备和技术难题,高海拔器材无法自产。1959年10月20日,国家体委相关负责人讨论后,决定独立推进。体委申请外汇采购,获批70万美元,从瑞士购入氧气瓶、冰镐等物品。 采购过程中,发现印度队也在准备从南坡登顶,这加剧了竞争氛围。驻印使馆确认消息后,中国队加速准备。1960年2月,登山队成立,214人包括运动员、气象员和医生,平均年龄24岁。他们分批进藏,建立海拔5120米大本营。 登山队制定三次适应行军方案。第一趟到6400米,营地配备医疗和电台。第二趟攻克北坳,海拔7007米,坡度陡峭,冰崩频发。队伍用绳索串联,克服20米冰壁,40人登顶北坳,创世界纪录。第三趟4月25日启动,刚过北坳遇狂风,队员冻伤严重,报话机失灵。 5月1日到7600米,仅少数人续进,开路至8695米。过程中,兰州大学队员汪矶在6400米缺氧去世,北京大学队员邵子庆倒在7300米。返回大本营,34人冻伤,多名主力受伤。 北京指示重组力量,不惜代价继续。突击组选定,许竞任组长,王富洲、刘连满、贡布在内,屈银华等负责运物资到8500米。许竞体力耗尽退出,王富洲接任,屈银华补入。5月24日,他们抵达第二台阶,刘连满试爬四次未果,贡布和屈银华各两次失败。刘连满蹲下当梯,屈银华脱靴穿薄袜攀登,一个多小时后脚趾冻伤,后需截除。刘连满坚持送三人上去。8700米处,刘连满摔倒,三人留氧气瓶安置他,继续前行。 5月25日凌晨4点20分,王富洲、屈银华、贡布登顶,插上国旗。这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下撤时,刘连满醒来,节省氧气留给队友。王富洲体重从160斤降到101斤,屈银华截去脚趾。登顶消息传开,国际社会关注。1961年10月5日,中尼边界条约签订,珠峰定为界峰,北坡中国,南坡尼泊尔。这次行动不仅证明能力,还促成外交解决。 登山队在困难时期完成任务,体现了集体协作。气象组驻守一年多,记录数据抓天气窗口。医务组在零下30度坚持,运输工扛重物无怨。整个过程创下多项纪录,如集体登高和北坡首登。1975年,中国队再登,测高8848.13米,架设觇标。历史证明,这种努力维护了国家利益,避免争议升级。

0 阅读:31
千百年一叹

千百年一叹

历史长河中的悲欢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