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现在铁了心要拿下哈马斯,在以色列看来,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要执行到位,必须彻底根除加沙问题,一劳永逸解决这里的争端困扰。 但问题是,哈马斯真的能根除吗?仇恨能根除吗?哈马斯为何一直存在,为何一直如野火烧不尽?本质是因为代代无穷尽也,加沙的每个孤儿都可能会是下一个哈马斯成员。 以色列现在的架势,活像一个赌红了眼的赌徒,押上了全部家当要把哈马斯从加沙的地图上彻底抹掉。战机天天炸,坦克轮番碾,总理在电视上拍着桌子说要 “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可现实却像块牛皮糖,越用力甩越粘得紧 —— 哈马斯领导人叶海亚・辛瓦尔都被打死了,以军上校照样在杰巴利耶的废墟里被路边炸弹送了命。 这仗打了快两年,加沙炸成了月球表面,可哈马斯的游击队员还能从地下隧道里钻出来放冷枪,就像春天里的杂草,拔了一茬又冒一茬。 要说清这事儿,得先看看加沙那片土地上现在是什么光景。联合国最新的报告说得扎心:加沙的贫困率已经接近 100%,失业率飙到 80%,年轻人想找份正经工作比登天还难。 整个加沙 210 万人口里,差不多一半是 18 岁以下的孩子,这些孩子里有 4 万名已经成了孤儿,还有 1.8 万名同伴永远停留在了童年。 想象一下,一个十岁的孩子,每天醒来看到的不是课本和足球,而是断壁残垣和饿肚子的弟弟妹妹,他爹妈可能就在上个月的空袭中没了,你说他心里会装着什么?以色列以为炸掉哈马斯的武器库就完事了,却没算到仇恨这东西,比火箭弹更容易制造。 哈马斯这组织也确实有点 “生存智慧”。他们不像正规军那样摆开阵势硬碰硬,而是把隧道挖得跟迷宫似的,躲在废墟里打游击。 以色列的坦克再厉害,到了加沙的小巷子里也施展不开。哈马斯的游击队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加沙人,穿着便服混在老百姓中间,放个路边炸弹就钻回地道,等以军撤了又出来收拾残局。 更绝的是,他们连以色列投下来没爆炸的炮弹都能改成炸弹,把敌人的武器变成自己的弹药。这种 “野草战术”,让以色列的高科技军队有劲使不出,就像拳头打在棉花上。 外面还有人帮衬着。伊朗外长明着给哈马斯打电话道贺,说他们 “战胜” 了以色列,还承认在冲突期间给了不少支持。有了这笔 “外援”,哈马斯就算损失惨重也能快速回血。 更重要的是,以色列自己的战术也出了问题 —— 打下来一个地方,没等建立稳定秩序就撤了,结果哈马斯过阵子又回来了。 杰巴利耶这地方,以军一年里来来回回打了三次,每次都宣称 “重创哈马斯”,可炸弹的硝烟刚散,游击队员又在那儿埋地雷了。这种 “扫雷式作战”,除了把老百姓越推越远,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说到底,以色列犯了个和法国议员们一样的毛病:光盯着眼前的麻烦,却看不见问题的根在哪儿。 以色列一门心思炸哈马斯,却忘了加沙人为什么会支持他们。国际法院都明说了,以色列持续占领巴勒斯坦领土本身就违反国际法,几十年的封锁和压迫,把巴勒斯坦人的建国梦都快磨没了。 哈马斯能在加沙站住脚,不光靠枪杆子,还靠办学校、开诊所。在以色列封锁导致物资进不来的时候,是哈马斯的社会服务网络让老百姓能活下去,这种情况下,你把哈马斯的领导人打死,马上就会有新的人站出来。 最要命的是那 4 万个孤儿,还有更多在战火中失去亲人的孩子。他们在废墟里长大,脑子里装的不是和平共处的道理,而是防空洞里的恐惧和失去家人的痛苦。以色列的炸弹炸得越狠,这些孩子心里的仇恨就长得越快。 你今天炸死一个哈马斯成员,可能明天就会有三个失去父亲的孩子拿起枪,他们甚至不需要哈马斯来招募,生存本身就教会了他们反抗。 现在的局面陷入了死循环:以色列越想根除哈马斯,就炸得越狠;炸得越狠,加沙人的日子越苦,就越支持哈马斯或者类似的组织; 以色列要是真聪明,就该看看加沙那些孩子的眼睛。那些在饥荒中挣扎、在轰炸中奔跑的孩子,现在有多绝望,将来就可能有多愤怒。 哈马斯或许能被暂时打垮,但只要这片土地上还有不公和苦难,就总会有新的组织冒出来,换个名字继续战斗。就像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仇恨这东西,你不浇水它都能疯长,何况天天用炸弹当肥料呢?
外媒:中方用孙子兵法击败了特朗普《亚洲时报》9月8日刊文称,在中美竞争中,中方
【19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