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取灭亡的立陶宛总统瑙塞达,这次中国没有迁就他!从今年5月中旬起,立陶宛境内看不到一个中国外交官,因为立陶宛直接拒绝了中方外交人员的入境申请。而中国的回应也很直接,干脆把外交业务交给了邻国拉脱维亚来负责。 2021年秋季,立陶宛允许台湾当局在维尔纽斯开设代表处,使用“台湾”名称,这直接触及一个中国原则。中方11月21日将两国关系从大使级降为代办级,以维护主权。立陶宛没有调整立场,反而向欧盟和美国求援。欧盟仅发出口头声明,美国国务院也只发表支持言论,没有实际援助。2023年议会选举后,新政府上台,总理帕卢茨卡斯表示有意修复对华关系,但未采取具体步骤。 总统瑙塞达在2022年1月的一次电台采访中承认开设代表处用“台湾”名称是个失误,这影响了与中国的关系。但他没有推动关闭或改名,代表处继续运作。2024年11月29日,立陶宛外交部宣布三名中国外交人员不受欢迎,违反维也纳公约和本地法律。中方12月2日谴责此举,并重申反对立陶宛的决定。2024年12月,中国对立陶宛两家银行实施制裁,作为回应。 2025年初,紧张升级。中国外交官持有效证件试图入境,却被以签证无效或停留超期为由拒绝。5月18日,最后一名中国外交官在维尔纽斯机场被拒入境。从5月中旬起,立陶宛境内没有中国外交官。中方没有让步,将领事服务从6月11日起转交拉脱维亚的中国大使馆处理,确保侨民和企业需求。这反映出立陶宛试图通过入境问题迫使中方恢复大使级关系,但中方选择绕过,直接在邻国办理业务。 立陶宛外长在议会辩论中坚持立场不变。中方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没有谈判空间。整个过程显示,立陶宛的举动导致外交渠道堵塞,而中方通过实际措施维护原则。 转交领事服务后,立陶宛华人需去里加的中国大使馆办理护照续签和认证,企业贸易文件也需绕道。2025年6月,中国大使馆在拉脱维亚正式接管这些事务,立陶宛境内中国使馆空置。国内经济受影响,出口下降,失业率上升。商会报告显示,与中国合作的制造商损失上百万欧元,订单延误。民众支持率下滑,街头抗议增加,质疑政府决策。 外长布德里斯2025年6月重申不会妥协。瑙塞达在5月7日的一次采访中呼吁改善对华关系,指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强调保留与台湾的经贸联系。2025年2月,他表示中国体制可能对立陶宛有启发,但对“台湾”代表处问题避重就轻。中方重申原则不容改变。8月,中国商务部禁止立陶宛银行UAB参与某些活动,进一步加压。 新总理帕卢茨卡斯3月10日表示,如果北京派大使到维尔纽斯,立陶宛也愿互派,但中国未显示兴趣,现状维持。4月16日,帕卢茨卡斯明确想解决争端,恢复外交,但未提改名代表处。欧盟和美国继续有限支持,没有实质帮助。立陶宛大使馆在北京关闭,影响外交开展。 经济压力持续,2025年上半年,贸易额锐减,企业转向其他市场,但损失已成事实。瑙塞达政府面临困境,不愿纠正代表处问题,又无法忽视国内不满。国际地位边缘化,盟友关键时靠不住。整体看,这种自找麻烦的做法,导致立陶宛在区域外交中透明化,经济复苏困难重重。
美军刚大举压境,一个中方特种平台抵达委内瑞拉水域,五角大楼:这下麻烦大了就在
【16评论】【3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