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陆绕开马英九,直接将洪秀柱请上天安门城楼的第一排时,一个清晰的“破局”信号,

漫聊小知识 2025-09-09 10:33:50

当大陆绕开马英九,直接将洪秀柱请上天安门城楼的第一排时,一个清晰的“破局”信号,就已经发出:大陆的耐心已经耗尽,未来,只跟“行动派”打交道! 洪秀柱能坐到这个位置,靠的不是空喊口号,而是多年来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在举动。 大家还记得2024年春天,她带着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的团队,在深圳大学和当地青年开座谈会,没有讲那些听不懂的大道理,而是用台北街头的大陆地名、《乡愁》里的诗句这些老百姓熟悉的东西,跟年轻人说两岸本是一家人的道理。 这几年她的基金会还一直推动台湾青少年来大陆交流,2025年夏天光是福建、广东这些地方的篮球比赛、音乐节,就有几千个台湾孩子来参加,跟着大陆的小伙伴一起打球、唱歌,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交流,比说一万句漂亮话都管用。 她走到哪儿都把“九二共识”挂在嘴边,不是开会时说说就算了,而是真的带着团队去落实,组织台生到大陆研学,帮台湾青年找工作,这些实实在在的事,大陆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再看马英九,当年任内推动签了ECFA协议,确实让台湾的产品出口到大陆能少交不少税,前前后后减免了96亿美元的关税,这在当时是件好事。 但问题是协议签完后,后续的推动就跟不上了,尤其是卸任后,除了偶尔来大陆走一走看一看,并没有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往深里走的实际动作。 现在ECFA有些条款已经中止,不是大陆不想给好处,而是光靠一份协议维持不住,需要有人不断地去推动落实,可这样的行动并没有看到。 2023年两岸贸易额还有2678亿多美元,大陆还是台湾最大的顺差来源地,台商来大陆投资的项目也比以前多了近三成,但这些成果靠的是两岸企业自己努力,而不是有人在中间积极搭桥铺路。 大陆这些年对台湾同胞的好政策,其实都在向“行动派”倾斜。就像台湾居民居住证,光是厦门湖里区一个区就办了3500多张,有了这张证,台胞在大陆看病、买房、养老都方便多了。 第七次人口普查时,在大陆常住的台湾同胞就有15万多人,这几年肯定更多了,他们能在这里安心生活,就是因为大陆不断出台便利政策。 但这些政策不会平白无故给那些只会说漂亮话的人,而是给那些真正认同两岸同属一中、积极促进交流的人。 其实大陆的态度一直很明确,两岸关系要往前走,不能光靠嘴说,得有实际行动。洪秀柱从当国民党主席时就敢大声说要推动统一,卸任后还接着干,成立基金会专门做青年交流,这样的坚持就是行动派的样子。 而有些人就算在任时做过些事,卸任后就停了脚步,这样的观望态度,自然跟不上大陆的节奏。 2023年大陆新批准的台资项目快7000个,实际利用台资增长了近四成,这些数字背后是两岸经济的相互需要,但要让这种需要变成更深的感情联结,就得靠更多像洪秀柱这样的人去推动实实在在的交流。 天安门城楼的座位安排,说白了就是大陆给两岸关系划了条线,谁真的为两岸好,谁在踏踏实实做事,谁就能得到认可和支持。那些只说不做的,不管以前有过多少光环,慢慢都会被边缘化。 现在台湾的年轻人来大陆交流越来越方便,台胞在大陆生活越来越便利,这些都是给行动派的回应。ECFA减免的关税再多,不如台湾青年来大陆亲眼看看的收获大;协议签得再漂亮,不如两岸老百姓常来常往的感情深。 大陆已经用实际行动表明,未来的两岸关系里,那些敢担当、有作为的行动派会得到更多机会,而那些光说不练的观望者,只会被越落越远。 这不是大陆没有耐心了,而是大家都明白,两岸关系要破局,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而不是永远停留在嘴上的承诺。

0 阅读:292

猜你喜欢

漫聊小知识

漫聊小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