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维世是话剧导演,但由她导演被拍摄成电影的,我只看过《小白兔》(新影,1954)。 新中国十七年的儿童题材电影,大致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在战斗中成长题材,如《鸡毛信》、《小兵张嘎》、《牧童投军》、《民兵的儿子》等,包括文革中的《烽火少年》。二是新中国现实生活题材,如有名的《祖国的花朵》、《罗小林的决心》、《兰兰和冬冬》、《宝葫芦的秘密》等,包括文革中的《向阳院的故事》。三是神话题材动画片。如王蓓主演的《马兰花》,如孙维世导演的《小白兔》。 《小白兔》是根据苏联小说改编的,因此它的风格就比较外国化,或者说苏联化,不像《马兰花》,一看就是个中国故事。《小白兔》有着《美丽的华西丽莎》的一些影子,有着《冷酷的心》的影子。我想,故事是给中国小朋友看,能否根据这个苏联的故事原型,由导演和演员们再发挥和创造一下,变成纯中国的风格? 据说张艺谋在这方面是高手。比如《秋菊打官司》的故事,原型是在安徽,他硬是改成了陕西风格。所以,从儿童剧的角度也可以尝试。故事很简单,内容不复杂。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小白兔中间有些骄傲了,但后来改正过来,在别人的帮助下打败了狐狸和大灰狼。 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结构,对艺术家们来说,创造性的价值是在风格化上。同样一件事,美国的小白兔就不是日本的小白兔,五十时代的小白兔也不是改革开放后的小白兔,更不会是21世纪的小白兔。
孙维世是话剧导演,但由她导演被拍摄成电影的,我只看过《小白兔》(新影,1954)
杨阜与过去
2025-09-08 14:53: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