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电影春节档以95亿总票房刷新了历史纪录,但这个狂欢派对中,博纳影业

娱乐卫星站 2025-09-07 22:40:03

2025年中国电影春节档以95亿总票房刷新了历史纪录,但这个狂欢派对中,博纳影业押注10亿的重磅主旋律大片《蛟龙行动》却成了那个最扎心的存在。 这部被寄予厚望的《红海行动》续作,上映15天票房仅收3.9亿,片方分账1.3亿,对比其10亿的成本,亏损额高达8.5亿以上,创下了年度票房惨案纪录。 影片上映首日排片率仅有12%,黄金时段场次被《哪吒2》等片挤压至深夜。 次日排片更骤降至不足4%,单场次上座率在全线垫底。 尽管片方宣称影片以核潜艇深海作战为卖点,打造了堪比好莱坞的海底特效奇观,但观众并不买账。 《蛟龙行动》的演员阵容被广泛批评为割裂感严重。 张涵予、段奕宏演惯了硬汉,黄轩的气质偏文弱,王俊凯的娃娃脸更被指撑不起特种兵角色。 有评论认为,四个人同框像四个剧组临时拼盘,观众根本入不了戏。 导演林超贤身兼编剧,但交出的剧本被指逻辑混乱:角色动机模糊、文戏拖沓、反派塑造扁平化。 主角韩骁(于适饰)的“刺头兵”设定被批“偶像剧式悬浮”,而王俊凯饰演的声呐兵与舰长对峙的桥段,更被调侃为“流量明星硬塞进战争片”。 影片在题材与档期的选择上出现了严重误判。 春节档的本质是“合家欢”,观众更倾向轻松幽默的喜剧或温情故事。 《蛟龙行动》以潜艇幽闭空间中的军事对抗为主轴,其紧张压抑的基调与节日氛围格格不入。 尽管《长津湖》曾在春节档斩获佳绩,但其历史厚重感与家国情怀更具普适性。 《蛟龙行动》试图以纯虚构的“高科技海战”复制成功,结果既未能满足男性观众的军事细节考据,又丢失了女性观众的情感共鸣。 《蛟龙行动》的宣发策略也被指“玩脱了”。 其“保密式宣发”策略适得其反,观众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早已厌倦“故弄玄虚”的营销套路。 一条“防外籍演员泄密”的短视频引发了群嘲。 画面中主演讨论剧本时,见有外国演员路过,立刻扭头捂嘴,生怕“机密”泄露。 网友犀利反问:“电影都要上映了,还谈什么保密? 真涉密的话,压根就不该上映吧? ”这种用力过猛的“爱国营销”引发了口碑反噬。 面对票房滑铁卢和口碑崩塌,片方做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的决定:撤档重映。 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此前曾在朋友圈发过誓,说《蛟龙行动》绝不撤档,但半个月不到,影片就灰溜溜撤了,还宣称将“择日与观众再见”并推出重新剪辑的“特别版”。 重映版剪掉了28分钟,但反而让剧情更不连贯,观众怒骂:“拿观众当试验品? ”重映首日票房不足百万,上映两天票房仅1000多万,彻底宣告了这一策略的失败。 于冬在影片表现不佳后,一度将差评归咎于“黑水”,并怪罪《哪吒2》太强吸干了市场,或过审太晚导致定档落后。 然而市场用真金白银给出了答案。 同期上映的《唐探1900》在“神仙打架”的档期里拿下三十多亿;《南京照相馆》凭借口碑以小体量成功突围。 这明确表明市场并没被吸干,问题出在影片本身。 《蛟龙行动》的惨败给所有电影人敲响了警钟。 它证明了再大的投资也救不了烂内容,再红的明星也撑不起烂剧本。 技术不能代替故事,即便单帧特效成本超百万,若缺乏动人叙事,终究沦为视觉垃圾。 Z世代观众更看重“情感价值”,《哪吒2》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内核横扫54亿票房便是明证。 观众早不是十年前好忽悠的韭菜,手机购票前三分钟必看评分,低于6分直接劝退。 观众对“爱国电影”的期待,从来都是“润物细无声”的共鸣,而非刻意煽情的口号;是对“质量为王”的坚守,而非“资本堆砌”的炫耀。 真正的“中国骄傲”,从不靠口号堆砌,而是扎根于每一帧对艺术的敬畏。 当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怒斥差评时,市场已用真金白银给出答案。#秋日生活打卡季#

0 阅读:21
娱乐卫星站

娱乐卫星站

24小时环绕扫描娱乐圈动态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