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那可是中华文化的“记忆磁场”。李白、崔颢、杜甫等大诗人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它命运多舛,历经五次烧毁七次重生,晚清那场大火更是让它化为废墟。如今我们看到的,是1985年重建的水泥建筑。 新楼飞檐翘角,金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气势雄浑。登楼的人形形色色,少了古人“登高必赋”的雅致。凭栏远眺,长江依旧奔涌,可江滩的住宅楼却割裂了视野,难寻《黄鹤楼记》里的壮美。尽管时代变迁让它周遭变了模样,但它依然是国人心中不可撼动的文化坐标。
1998年,德国商人在海里捞出67000多件唐朝文物,我国想出钱买回,他却开出3
【5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