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8年,病重的东海王刘彊派人到洛阳向弟弟汉明帝谢恩并请求说:“臣时日无多,相

吴仁朗说 2025-09-07 09:21:15

公元58年,病重的东海王刘彊派人到洛阳向弟弟汉明帝谢恩并请求说:“臣时日无多,相求陛下一件事情,希望你能够成全。儿子刘政,本是小人,猥当袭臣之后,一定不是全利之法。内心愿送还东海郡。” ​​这话听着,字字都是沉甸甸的。刘彊可不是一般人,他原本是光武帝刘秀钦定的太子,却因母亲郭圣通被废,主动辞掉太子之位,改封东海王。这份识时务的清醒,在皇家子弟里属实罕见。如今病入膏肓,还惦记着给儿子和朝廷打算,看似是推拒封邑,实则藏着老父亲的千般算计和万种无奈。 ​​洛阳皇宫里,汉明帝捧着兄长的奏疏,眉头拧成了疙瘩。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大臣们七嘴八舌——有人说东海王这是在以退为进,故意博个谦逊美名;有人却抹着眼泪,念叨着兄弟情深。汉明帝心里跟明镜似的,他这个哥哥啊,打小就活得通透。当年让出太子之位,既保全了自己,也给新皇后阴丽华和她的儿子们腾了路,这份胸襟,连他这个当皇帝的弟弟都不得不服。 ​​再说刘彊的儿子刘政,史书里说他“性傲很,多不法”,妥妥的纨绔子弟。老爹心里清楚,就儿子这德行,守着偌大的东海郡,迟早捅出篓子。与其等儿子把全家拖进深渊,不如早早交回封地,换朝廷一个念想。这哪里是交封地,分明是老父亲用最后的尊严,给儿子铺条活路。 ​​汉明帝摩挲着奏疏上有些晕染的字迹,仿佛看见病榻上兄长苍白的脸。他当然不能真收了东海郡——那样传出去,天下人该怎么看他这个皇帝?薄情寡义的帽子可不好戴。思来想去,他下旨驳回了刘彊的请求,还特意派人送去大量金银药材,言辞恳切地安抚:“皇兄只管安心养病,东海郡是祖宗定下的封邑,断无收回之理。” ​​刘彊收到旨意后,只是苦笑着摇头。他比谁都清楚,弟弟这是在顾全皇家颜面。没多久,这位一生都在激流中主动上岸的东海王,永远闭上了眼睛。汉明帝悲痛万分,以高于亲王的礼制厚葬兄长,还特意让刘政袭了东海王的爵位。 ​​可刘政哪里懂得父亲的苦心?没了老爹管束,他在东海郡胡作非为,强抢民女、私吞赋税,把封地搅得鸡飞狗跳。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终究还是看在刘彊的面子上。直到多年后,刘政犯了大错,朝廷才借机削减他的封邑。这时候人们才恍然大悟,当年刘彊苦苦求着退还东海郡,哪里是矫情,分明是看透了儿子的秉性,想给家族留条后路。 ​​刘彊用生命写就的这份遗书,像面镜子,照出皇家的复杂与无奈。是真心退让,还是以退为进?是为家族谋,还是为名声计?或许都有,又或许都不全是。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
吴仁朗说

吴仁朗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