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俄媒记者采访上合峰会被震惊:手机忘在桌上竟没人偷,在美国,这不可想象! 几个小时前,俄罗斯记者里克·桑切斯刚结束工作在酒店用餐。作为报道国际峰会的记者,他带着好几台手机,各管各的用途。 那一顿饭他边吃边看资料,没多久就打算出去运动透口气,走得急,把其中一台备用机留在了桌上,还没察觉。 直到跑到半路,这台被遗忘的手机才闯进他的脑子。熟悉的职业经验告诉他,落在公共场合的贵重物品,大概率是回不来的。 他调转方向往酒店跑去,心里已经提前做好了找不回来的准备。这次回去,更多是为了亲眼确认东西丢了,而不是抱着希望去拿回来。 到了大厅,他直接去找前台。正想着该怎么解释,工作人员却很平静地说,那台手机就在这里,请稍等。 随即,他熟悉的那台手机被完好地放到了他面前。没有坎坷的曲折,没有追踪定位的紧张感,一切就这么轻描淡写地解决了。 让他感到冲击的,不只是手机失而复得,而是对方那种平静的态度,好像这就是再正常不过的小事。 他来自俄罗斯,但长期在美国工作,按他过往的认知,这种事情极少会有这样的结局,更别提如此理所当然。 回想在美国,哪怕是一件不值钱的外套,一旦没人在场看着,也不一定能找回来,更何况是一台智能手机。 他的经历不仅仅留在了个人记忆里,RT的官方账号还把它发到社交平台上,并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这样的事发生在美国,结局会是一样的吗? 这个提问在网上引发了不少讨论,不少外国用户表示,他们很难想象在自己生活的地方能遇到这样的结果。 在中国,这类故事其实发生过无数次。很多第一次来中国的外国人,都会直观感受到这里的安全。一位游客曾将电脑留在咖啡厅的桌子上几个小时,无人动过。 有人把书包忘在共享单车的车筐里,等回来还好端端放着;甚至还有人试过把手表放在公园长椅,转一圈回来依然在原地。这些经历让他们觉得,不必时时提防周围的人,是一种久违的放松。 而在本地人看来,这种安全似乎早就融入日常,甚至衍生出了些自带幽默感的总结:在如今的城市里,打火机、签字笔、矿泉水瓶这些小东西反而更容易丢,因为别人觉得能顺手用用;纸箱更是可能随时被收走当成再生资源。至于手机,丢的概率并非不存在,但已经是少数情况。 这件发生在天津的“小插曲”,让那位记者对中国的社会氛围有了直观而深刻的认识。在他熟悉的许多地方,信任是一种奢侈,而在这里,它似乎是日常生活里的一部分。 对他来说,震惊过后,更多的是感受到一种平静——那是一种来自整个环境的、看不见的安全感。
[月亮]俄媒记者采访上合峰会被震惊:手机忘在桌上竟没人偷,在美国,这不可想象!
芸霄记史
2025-09-03 16:34:21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