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记者采访上合峰会被震惊:手机忘在桌上竟没人偷,在美国,这不可想象! 俄媒记者因粗心把手机落在了记者席的桌上,本以为找不回来了,却发现过了很久,手机还安然无恙地躺在那里。 这让他非常吃惊,他感慨道,在美国类似的场合下,如果有人把手机忘在椅子上桌子上,多半就等同于永别,失而复得的几率几乎可以忽略。 在中国,无论是在大型国际会议中心,还是在日常生活的地铁商场,类似的故事并不罕见。 手机、钱包、钥匙这类贵重物品,不小心丢在公共场所后,多数时候都能原路返回。 很多地铁站、商场会专门设有“失物招领处”,社交平台和媒体上也不乏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 大家仿佛对“捡到他人物品要归还”形成了共识,无论是上学的孩子,还是上班族,连老人都觉得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而在美国,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却是失落的物品多半不会再找回来。 无论是地铁站、机场、还是咖啡厅,手机或者钱包丢了,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只能自认倒霉”这种无奈。 难怪有人在美国生活后形成了这样一种生活习惯:一走神就得立刻检查贵重物品还在不在身边,公共场所小心翼翼,生怕失手。 调查数据显示,这些年来中国社会的整体犯罪率明显低于美国,不光是重大暴力案件,像偷窃这种日常财物案,也远远低于美方。 很多人注意过,虽然中国人口流动大、城市不断扩张,但财物失窃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 中国的社会信任感其实很早就有基础,诚信文化一直根植人心,不管是传统道德里的“拾金不昧”,还是如今的诚信建设,社会主流都在推动“诚实守信”,把诚信变成了评价个人和集体的重要标准。 很多城市不仅在广场、学校、地铁反复宣传诚信,在网络空间里,也会对失信行为予以曝光和谴责。 越是在大场合,越会把这种价值观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仅仅是道德观念的传承,还和社会治理的细致程度有关。 中国很多地方都有比较完善的失物招领流程,加上街道、安保、监控的覆盖,客观上也降低了顺手牵羊的发生概率。 而在美国,社会结构复杂且分散,治理和安全更多依赖法律和技术手段。 他们更习惯安装报警器、买保险、靠警察事后处理,可实际生活中,一旦东西丢了,往往连报警都觉得没什么用,社会普遍信任感偏低。 很多人宁愿寄希望于物理防盗,也不信任周边陌生人,美国某些城市治安问题突出,小偷小摸习以为常,媒体上关于失窃的新闻和防盗经验交流帖子数不胜数。 人们之间的那层无形信任其实已经在日常互动中不断消解。 许多到过中国的外籍人士也会谈到,他们在中国遇到过丢失钱包、手机却被好心人捡到归还的经历。 有人回到自己国家后,甚至觉得“不太适应”,比如把包落在地铁上总觉得自己回不来了。 如今在中国,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相对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丢失物品的人抱着“有希望找回”的心态,好心人也乐于施以援手。 这种“信任氛围”也逐渐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自身形象的重要内容。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俄媒记者采访上合峰会被震惊:手机忘在桌上竟没人偷,在美国,这不可想象! 俄媒
修竹崽史册
2025-09-03 11:37:4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