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教授近期提出一个值得关注的观点,即若台海发生冲突,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色列和菲律宾可能以不同形式介入。这并非简单猜测,而是基于这些国家近年来的动向和利益格局的深度观察。 台海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复杂性远超表面所见。 日本政客常鼓吹“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不断强化与台湾地区的非官方联系。 若台海冲突爆发,日本很可能提供军事基地支援,如开放山口县岩国基地和冲绳嘉手纳基地给美军使用,甚至派遣自卫队舰艇在东海巡逻,表面上维护航道安全,实则配合美军行动。 但日本本土距台海较近,若卷入冲突,可能首先遭受反击,风险极高。 英国虽远在欧洲,但近年来积极“重返亚太”,试图在印太地区刷存在感。英国海军舰艇曾多次穿越台湾海峡,并参与美日等国的军事演习。 若台海有事,英国可能派遣舰艇参与封锁行动,或为美军提供远程军事基地支持,通过介入台海冲突彰显其“全球大国”地位。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作为“五眼联盟”成员,在国际事务中常跟随美国步伐,可能在经济制裁、外交孤立等方面配合美国,甚至派遣少量军事力量参与联合行动。 澳大利亚经济高度依赖中国,若介入冲突,其铁矿石和农产品出口将受严重影响,因此会谨慎权衡利益。 以色列的情况较为特殊,它与美国关系紧密,在军事技术和情报领域具有优势,可能向美国及其盟友提供先进军事技术支持,但不会直接派兵参战。 以色列主要精力在中东,需应对巴勒斯坦和伊朗等问题,同时也不愿过度得罪中国,影响其在经贸和中东事务上的合作。 菲律宾与美国有《美菲共同防御条约》,若台海冲突爆发,可能允许美军使用其军事基地,如苏比克湾和克拉克基地。 但菲律宾经济严重依赖中国,去年中菲贸易额超2000亿美元,且其军事实力有限,若深度介入,可能成为首批遭受反制的国家之一。 这些国家之所以可能介入,动机多样。有的是为了维持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如日本和澳大利亚;有的则想借机提升地区影响力,如英国。 但每个国家都有自身的掣肘,日本需考虑本土安全,英国和加拿大力不从心,澳大利亚需算经济账,以色列需兼顾中东局势,菲律宾则可能自食其果。 美国通过2026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试图强化与台湾的军事技术合作,并支持日本发展“反击能力”。 美国还可能采用“间接介入”方式,即提供军事援助而非直接参战,如同在乌克兰所做的那样。 但这种模式在台海难以复制,因台湾易遭海空封锁,战时物资支援困难。 中国的反制能力和战略优势不容忽视。中国拥有强大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东风-26导弹射程覆盖关岛,迫使美军作战半径扩大。 若冲突爆发,解放军可能在72小时内摧毁台军指挥中枢和关键防空阵地,并通过075型两栖攻击舰搭载的无人机蜂群封锁台岛周边海域。 经济上,中国可对台积电等企业实施“精准断供”,同时通过中芯国际填补全球芯片缺口。台湾半导体产能中断可能导致全球芯片价格暴涨300%,美国汽车和消费电子业将受重创,GDP可能下降0.7%至1.2%。亚太经济将衰退,多极化格局可能加速形成。 对于这些可能介入的国家来说,经济代价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以色列与中国的科技合作也在不断扩大。若介入过深,这些国家将承受巨大经济损失。 菲律宾和日本的地缘风险更为直接。菲律宾港口和机场可能成为军事目标,日本本土则处于中国导弹射程之内。 在金灿荣的文章发布后,很多人纷纷猜测是不是已经有什么预兆,很可能已经进入倒计时,平静的水下开始形成巨大的漩涡。国内也是纷纷强硬起来了,堂堂一个大国被周边小国频频挑衅,是应该强势一次了。
对于我们的警告,日本听不进去!既然日本听不进去警告,我们也应该来硬的了!8月28
【7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