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今天日本挑衅中国,明天德国、欧盟挑衅中国,后天菲律宾挑衅中国,为何那些弱我们十倍百倍的国家总是挑衅我们而我们却总是在隐忍,就是不去教训他们呢? 最近几年,总能看到一些国家在跟中国过不去。今天是日本在东海那边搞事,明天德国和欧盟跳出来指手画脚,后天菲律宾又在南海闹腾。这些国家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比我们差远了,为什么老爱挑衅我们?而我们这边呢,总是在忍着,没直接动手教训他们。 日本跟我们的恩怨主要集中在钓鱼岛上。从历史看,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明朝时候就纳入版图了。但日本在1895年甲午战争尾声偷偷把岛占了,二战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应该归还中国。可日本不认账,1972年中日建交时搁置争议,结果这些年日本动作不断。2010年,日本巡逻船撞了中国渔船,还扣了船长,中国抗议后,日本才放人。中国暂停稀土出口作为回应,但没升级到军事层面。2012年,日本政府直接“购买”钓鱼岛,搞所谓国有化,中国派海监船巡航,维护权益,但还是没动武。为什么日本这么干?因为它担心中国崛起,影响它在东亚的地位,加上美国在背后撑腰,日本觉得有底气。中国呢,一直强调通过谈判解决,没被拖进冲突圈子。 转到德国和欧盟这边。他们挑衅主要在人权问题上。2021年3月,欧盟基于所谓人权问题,制裁了中国四名官员和一个实体,德国外长马斯公开表态。中国马上反制,制裁了欧盟十名议员和四个机构,包括一些议会议员和智库。欧盟说这是干涉内政,中国回应这是维护主权。中国立场是内部事务,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但西方国家总拿这个说事,背后是想遏制中国发展。德国作为欧盟大国,经济上跟中国贸易额巨大,2023年双边贸易超2000亿欧元,可它还是跟欧盟一起制裁。欧盟整体实力不弱,但单个国家如德国军费开支只占GDP1.5%左右,比中国弱多了。中国反制后,没扩大到贸易战,保持对话渠道,显示出克制。 菲律宾在南海的动作更频繁。南海争端涉及多个国家,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2013年把中国告到海牙法庭,声称中国九段线违反海洋法公约。中国从头就不接受仲裁,因为2006年声明排除强制仲裁适用,而且中菲有协议通过谈判解决。2016年仲裁庭判中国败诉,但中国不承认,称仲裁庭没管辖权。菲律宾船只多次靠近仁爱礁,中国海警拦截,但用水炮驱离,没开火。2023年,菲律宾补给船又靠近,中国海岸警卫队喊话保持距离,避免碰撞。菲律宾经济规模小,GDP不到中国1/30,为什么敢挑?因为它拉上美国、日本当靠山,美国在菲律宾有军事基地。菲律宾想通过国际压力占便宜,但中国坚持历史权利,推进岛礁建设,同时跟东盟谈行为准则,没让事态失控。 这些国家挑衅的共同点,是对中国实力增长的忌惮。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军费开支稳居前列,这些小国单挑肯定不行,但它们抱团或靠美国,觉得能占上风。日本怕中国主导东亚,欧盟担心贸易逆差和地缘影响力,菲律宾想抢南海资源。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GDP超18万亿美元,日本不到5万亿,德国4万亿,菲律宾4000亿左右,差距明显。可它们总找茬,我们为什么不直接教训? 原因得从大局看。中国从一穷二白走到今天,靠的是和平发展。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增长,避免战争是关键。战争没赢家,看看中东那些国家,冲突不断,民生凋敝。中国考虑民众福祉,不想无辜百姓遭殃。短期挑衅忍了,长远看,中国实力在增强。隐忍不是软弱,是战略智慧。像钓鱼岛,中国巡航常态化,实际控制加强,没必要打仗。欧盟制裁,中国反制对等,没切断贸易,2024年中欧贸易额超8000亿美元,互利合作继续。南海,中国跟东盟签行为准则草案,外交上得分。 这些挑衅源于地缘政治。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拉拢日本、菲律宾围堵中国,欧盟有时跟风。德国2021年制裁后,中国企业如华为在欧受影响,但中国没全面报复,保持供应链稳定。中国外交原则是和平共处,不称霸,不搞扩张。隐忍体现大国担当,维护国际秩序稳定。如果动武,容易被扣帽子,影响一带一路等倡议。 因为中国看重长远,不短视。教训一时爽,后果难料。隐忍不是忍气吞声,是智慧选择。那些国家弱我们十倍百倍,却总挑衅,是因为它们怕中国强大,靠外部势力壮胆。中国稳扎稳打,实力说话,最终会让挑衅无处遁形。
[太阳]今天日本挑衅中国,明天德国、欧盟挑衅中国,后天菲律宾挑衅中国,为何那些弱
裂谷长河娱乐
2025-09-01 15:56:2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