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殷,一个普通的大学老师,做自媒体感觉良好,于是乎离职了,离职后做自媒体似乎没有

开心唠唠嗑 2025-09-01 11:09:18

储殷,一个普通的大学老师,做自媒体感觉良好,于是乎离职了,离职后做自媒体似乎没有那么顺风顺水了,回头看,原来是因有大学教授光环的加持,流量才不俗,现在找不着自己的定位了。 这事儿说穿了,就是把“平台光环”当成了“个人实力”。大学教授的身份自带公信力,观众愿意听他说话,是先认了“教授”这两个字,再看他讲的内容,可他自己没分清这层关系。 离职前,他讲职场、谈社会,身后有“大学老师”的标签背书,哪怕观点普通,也有人觉得“有深度”。离职后没了这层滤镜,再讲同样的话,观众就开始挑内容本身——没新意、没干货,自然留不住人。 自媒体圈里这种事儿不少见。之前有位体制内的博主,靠着“单位视角”吸了几十万粉,觉得自己能火全凭能力,辞职全职做号。结果没了身份带来的独特素材,内容越更越水,半年就掉了一半粉。 储殷的问题还不止认不清光环,更在于没找着脱离平台后的核心竞争力。教授身份能帮他敲开流量大门,可门开了之后,得有真东西留住人——要么观点够犀利,要么故事够打动人,要么干货够实用。 他离职后发的内容,一会儿聊教育,一会儿谈经济,看着什么都懂,其实什么都没讲透。观众记不住他的特色,自然不会主动关注。反观那些能火的自媒体人,要么专注职场干货,要么深耕情感共鸣,都有清晰的定位。 现在很多人做自媒体都犯这毛病,看到短期流量就飘了,觉得自己掌握了流量密码,忽略了背后平台或身份的加持。等真正脱离了依托才发现,自己手里根本没握着“密码”,只是借了别人的光。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67
开心唠唠嗑

开心唠唠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