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越打越不对劲,俄罗斯军工厂的“暴富梦”碎了 俄乌打到现在,三年半。外界普遍有个印象:战争就是军工厂的盛宴,订单满天飞,军火卖得比面包还快。俄罗斯这边军费直接涨了三倍,2025年预算干到1700亿美元,放在冷战后也是顶格的水平。按理说,这么大的钱往里砸,军工厂该乐开花才对。 但事情偏偏走向了反面。最近披露的数据一看,吓人:不少军工企业不光没赚到钱,还在“越干越亏”,损失以几十亿美元计。换句话说,俄罗斯军工体系这盘棋,正在显露出“钱烧光、人跑光、厂倒闭”的滑稽场面。 战场火热,厂子冷汗直冒 先说几个典型案例 俄罗斯航空工业的核心之一——雅科夫列夫公司(原伊尔库特),负责生产雅克-130战斗教练机和MS-21客机。这俩,一个是空天军训练飞行员的必备机型,一个是俄罗斯想拿来替代波音空客的民航希望。结果呢?光是2025年上半年就亏了40亿卢布。你没看错,不是少赚点,是亏。 再看直升机产业。大家在战场上看见的卡-52“鳄鱼”、米-28“浩劫”,几乎成了俄军低空火力的代名词。乌克兰前线的各种战报视频里,经常能看见这些直升机在低空盘旋,发射火箭弹,做出“险些被击落”的机动。理应靠战争赚得盆满钵满的直升机公司,财报里却是亏损,原因被公开成一句话:管理费用飙升。这解释很俄式,听懂不重要,关键是钱真没了。 最夸张的还是卡玛斯公司。大家都知道,卡玛斯是俄罗斯军用卡车的中流砥柱,从普通军车到导弹发射车,什么都造。白杨-M、亚尔斯这些大杀器的发射平台都出自卡玛斯。照理说,战争一开打,这种企业应该一车难求。但现实是,2025年上半年亏损208亿卢布,直接成了“生产越多,亏得越多”。这就离谱了。 而且,不是个别厂子出事。各种修理厂、大修车间一片“倒闭潮”:顿河畔罗斯托夫第50厂、雅罗斯拉夫尔第751厂、叶卡捷琳堡第5厂,名单拉下来一大串。俄媒甚至揪出一个“扫把星”厂长——奥列格·古利亚耶夫,他走到哪,哪家厂最后都关门。 问题的根子,不在厂子,在人 很多人会问:怎么会这样?军费不是猛涨了吗?订单不是爆炸了吗?厂子怎么还亏? 这事说穿了,其实就是腐败和管理烂掉。 比如库尔斯克州的防御工事。账面拨款10亿卢布,修出来的却是“豆腐渣防线”,打了就塌。州长、副州长接连被捕,代理州长巴扎罗夫直接贪了10多个亿。再看别尔哥罗德,副州长扎伊努林因为挪用资金锒铛入狱。更夸张的是,交通部长斯塔罗沃伊特干脆畏罪自杀。 俄罗斯国防部的案子更是连环套。前副防长铁木尔·伊万诺夫搞了个“四层转包”,把顿涅茨克的钢材报关成“土耳其进口”,价格虚报了4.8倍。想想这是什么操作?前线官兵冒着命,后方有人一刀直接砍走几倍的钱。 名单还长:布尔加科夫、波波夫两个副防长,沙马林副总参谋长,第58集团军司令波波夫,统统出事。层层贪、处处漏,前线需要导弹,后方在算账;前线要碉堡,后方在报假价。 刀刃向内,俄版“军工肃反” 别洛乌索夫今年当上国防部长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整顿军工体系。他很清楚:这场仗不是短期的拼刺刀,而是长期的消耗战。你后方要是烂掉,再多钱都砸不出战斗力。 现在俄罗斯内部已经开始了“刀刃向内”的整肃。坏消息是,问题比想象严重;好消息是,高层终于认账了。别洛乌索夫的路线就是: 打破机密保护伞。以前军工厂动不动贴“国家机密”标签,外人无法监督,内部利益链条盘根错节。 让战场英雄上位。用在前线证明过忠诚和能力的人,替换掉一批尸位素餐的经理。 扶持新兴力量。鼓励民营和创新企业进军军工研发,不让老牌国企独吞。 说白了,俄罗斯要搞一个更精细、更透明的军工管理体系。 这里就得讲讲我的判断。 俄罗斯军工厂的问题,其实是一种“战争型畸形经济”的缩影。外部看它在狂飙突进,军费开支世界第二,导弹、无人机、火炮一个劲生产。但内部是:效率低、腐败高、产能缺口补不上。厂子拿到大额合同,却因为供应链被制裁、技术被卡脖子,再加上管理层贪污,最终变成了“干活赔钱”。 这跟苏联后期有点像。表面上军工占比高、体系庞大,但实际效率低到吓人。今天俄罗斯的局面就是“历史的回声”。 对乌克兰来说,这是个利好:对手看似庞大,实则虚胖。对中国来说,这其实是个教训:战争不是“烧钱=赢”,关键还是管理、制度、科技储备。 俄罗斯现在是逼着自己改革,但战争打到这个阶段,改革能否来得及?这是大问号。 我不觉得俄罗斯军工体系会因为这点亏损就垮掉,毕竟国家机器还在撑。但它的“暴富神话”已经碎了。接下来俄军能不能靠整顿后的体系补上缺口,就看别洛乌索夫这条路能走多远。 如果走不下去,前线会越来越依赖老底子——苏联遗产、伊朗无人机、中国民品转军品的“灰色供给”。 战争打到今天,俄罗斯军工厂的境况提醒大家一句:别再迷信“战争经济一定暴利”。很多时候,战争对后方的消耗,比前线子弹还狠。
分析得头头是道,乌克兰可不是这么说的!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