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跟是“动脉硬化”的放大镜?医生提醒:脚跟若有4种表现,需尽快查清 说起健康问

老徐知识科普 2025-08-29 11:24:03

脚跟是“动脉硬化”的放大镜?医生提醒:脚跟若有4种表现,需尽快查清 说起健康问题,很多人平时可能不太在意脚上的事儿,毕竟脚跟那点不舒服,忍一忍好像也就过去了。 殊不知,有时候脚跟的一些变化,反而是身体发出的重要信号,尤其可能跟动脉硬化扯上关系。 医生们经常提醒,如果脚跟部位出现某些异常表现,真的不能掉以轻心,最好尽快查清楚原因。 动脉硬化其实是一种挺常见的血管问题,简单来说,就是血管壁变厚、变硬了,弹性也没以前好了。 这种情况下,血液流动自然会受到阻碍,尤其是离心脏比较远的部位,比如我们的脚和脚跟,就容易因为供血不足出现一些症状。 很多人一开始可能根本没想到脚跟会和血管问题有关,但事实上,因为脚跟处于血液循环的末端,一旦血管出了状况,这里往往是最先有反应的地方。 首先,如果脚跟经常觉得疼,尤其是走路的时候明显加重,休息一下又能缓解,那就要多留个心了。 当然,不是所有脚跟疼都代表动脉有问题,也可能是筋膜发炎或者骨刺造成的。 但如果这种疼痛持续不见好转,甚至还伴随皮肤颜色发白或者摸起来发凉,那就要警惕是不是血液循环跟不上。 毕竟,血液送不过去,局部组织缺氧,疼痛就是一种很直接的表现。 其次,有些人会发现脚跟部位的皮肤变得比较薄,看上去发亮,甚至毛发也变少了。 这其实也是血供不足的一个迹象。 因为毛囊和皮肤组织都需要血液带来的营养,血流减少了,这些部位的代谢就会变慢,皮肤变薄、毛发脱落都是可能发生的。 有时候还会觉得脚跟那里的皮肤特别干,容易裂口,即使用润肤霜也不见明显好转。 再来说说温度的感觉。 有些人的脚跟摸起来总是凉凉的,哪怕天气不冷,或者身体其他部位都暖和,那里还是温度偏低。 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因为流到脚部的血液量不够,热量自然也就带不过去。 另一方面,如果两只脚的温度明显不一样,一边凉一边暖,那更得注意,说不定是某一侧的血管出了点问题。 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表现是伤口好得特别慢。 比如说,脚跟不小心磨破了,或者有个小裂口,正常情况下几天就能见好,但如果超过两三周还不见愈合,甚至还有点加重的趋势,这可能就是局部血液循环太差,修复需要的养分和氧气送不过去。 特别是本身有糖尿病或者高血压的人,更得多加留意,因为这类人群血管更容易出问题。 近期的一些医学数据也支持这种观点。 有研究表明,在已经被确诊为外周动脉疾病的人群中,接近百分之三十的人最早期的症状之一就是脚部或脚跟的异常感,包括疼痛、温度低或者肤色改变。 更何况如果拖延不处理,严重的甚至可能引发组织坏死,那个时候处理起来可就麻烦多了。 因此,千万不要忽视脚跟给出的一些“暗示”。 特别是中老年人群,或者平时就有“三高”问题的人,更应该定期关注脚部的状态。 当然了,也不是说一有类似表现就一定是动脉硬化,但尽早找医生检查一下,总归是更稳妥的做法。 医生一般会通过触摸脉搏、测量踝臂指数或者超声检查来帮助判断血管的健康状况。 总而言之,保持血管健康还是要从日常生活做起。 比如说,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这些老生常谈的习惯其实对身体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特别是运动,哪怕每天散步半小时,也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减缓血管硬化的进程。 最后也想多说一句,健康问题无小事,很多时候身体发出的微小信号都是在提醒我们要多关注自己。 脚跟虽说是身体的一个小部位,但它如果反复出现一些不寻常的表现,咱们最好还是认真对待一下。 毕竟,早发现、早干预,永远是处理健康问题的黄金法则。

0 阅读:0
老徐知识科普

老徐知识科普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