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宣布了!8月27日,澳大利亚反倾销委员会甩出第2025/079号公告:原定本周落地的对华可互换夹紧螺栓支架反倾销终裁,被硬生生摁到9月12日。 这玩意听上去拗口,其实就是光伏支架上那几片可拆换的钢件,一套电站要用上万片,2024年中国出口到澳的总量不过1.2万吨,金额却高达9600万澳元,占澳同类市场六成。 他们官方给出的理由很外交 —— 说是 “需要更多时间完成证据审核”,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背后是澳大利亚自家产业的左右手互搏,毕竟这推迟可不是头一回了,从原定的 6 月拖到 8 月,现在又摁到 9 月 12 日,活脱脱把反倾销调查变成了拖延症大赛。 澳洲这两年一门心思搞绿色转型,喊着2030年要让82%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每年新增光伏装机得有4 - 8GW,可尴尬的是他们本土几乎造不出像样的光伏组件,唯一的企业Tindo Solar全年产量也就30MW,连自家装机需求的4%都满足不了。 现在市面上八成光伏组件来自中国,连分布式支架市场的头把交椅都被中国企业清源股份稳稳坐着,这种自己造不出又离不开的矛盾,在这次延迟裁决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说起来这也不是澳洲第一次对中国光伏产品动心思,2015年他们就搞过类似调查,最后发现中国产品的所谓倾销影响小到可以忽略,只好终止调查,这次换了个“可互换夹紧螺栓支架”的名头再来,背后还是那个老问题:本土产业想靠贸易保护占便宜,可整个光伏产业链早就离不开中国货了。 要知道中国光伏企业不仅占了澳洲组件市场的大半壁江山,连第三方评级机构排的最具价值榜单前三名都被中国企业包揽。 更有意思的是,眼下中澳关系正处在回暖期,中国澳大利亚商会的报告显示,近七成澳洲企业把中国列为未来三年全球投资的前三优先市场,澳洲农业、矿产这些传统出口行业刚从对华贸易解禁中尝到甜头,现在在光伏领域搞贸易限制,多少有点捡了芝麻丢西瓜的嫌疑,尤其是在美国对东南亚光伏产品加征离谱税率的背景下,澳洲要是跟着加码,等于把自己的绿色转型成本往天上抬。 澳洲政府其实也挺纠结,一边砸钱计划到2030年建成5GW组件产能,给本土企业发补贴;另一边又不得不承认,至少未来几年还得靠进口才能完成装机目标,这种左手砸钱搞替代,右手离不开中国零件的操作,让这次延迟裁决更像是缓兵之计,毕竟真要加税,受损的不只是中国企业,澳洲的光伏安装商、电站开发商都会跟着遭殃,最后可能拖慢整个可再生能源转型进度。 说到底,这种贸易摩擦就像给快速发展的光伏产业装了个减速带,中国光伏产品能占全球市场大半份额,靠的不是所谓的“倾销”,而是实打实的技术优势和规模效应,澳洲与其在这些小零件上纠结要不要加税,不如想想怎么利用好中国的供应链优势,早点实现自己的碳中和目标。 毕竟,在气候变化这个大问题面前,搞贸易保护主义就像给光伏板戴枷锁,最后耽误的还是自己的转型进程,这次延迟裁决给了双方更多时间思考,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找到合作共赢的平衡点才是正经事。
这一招打得漂亮!不来九三阅兵的美国、欧盟、韩国还有日本终于尝到苦头!中国宣布对美
【25评论】【4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