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么值钱!”厦门两个小伙,去寺庙烧香拜佛,谁知竟盯上了香炉里的“金灰”。

香茶品岁 2025-08-28 20:17:25

“没想到这么值钱!”厦门两个小伙,去寺庙烧香拜佛,谁知竟盯上了香炉里的“金灰”。于是他们胆子一肥,半夜翻墙,一次又一次,足足偷了440多斤,据说一斤都要20块。哪料到没多久,警察找上门了,判决下来,二人彻底傻了眼! 福建厦门,两个年轻人为了一炉香灰,付出了八个月的自由。 这两个年轻人叫杨某和周某。他们也曾像普通人一样去寺庙烧香,求个心安。可当他们盯着香炉里厚厚的香灰时,心里却冒出了一个危险念头。 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说法,讲这香灰里有微量金属,能卖钱,人称“金灰”。 这个念头让他们彻底昏了头。一条发财的捷径似乎就在眼前,踏实工作的想法被抛到脑后。他们开始谋划,白天去寺庙踩点,摸清作息规律,专挑夜深人静的时候下手。 从去年11月到今年2月,杨某和周某频繁出入福建厦门、泉州等地的多座寺庙。他们不再是来祈福的香客,而是行窃的盗贼。 他们带着工具翻墙潜入,把一袋又一袋的香灰偷偷运走。杨某一人就偷了近三百斤,周某也偷了一百六十多斤。 他们觉得这事干得天衣无缝。在他们眼里,这些不过是没人要的“垃圾”,寺庙肯定不会当回事。但他们想错了,错得离谱。 这些香灰,寺庙从不当成废物。那是无数信众虔诚心意的凝聚,有专人负责管理,有些甚至会被信众请回家里。 更关键的是,他们完全小看了寺庙的安保。墙角的监控摄像头,把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拍得清清楚楚。 寺庙工作人员发现香炉里的香灰少了太多,马上报了警。警察调取监控,没费什么功夫就锁定了杨某和周某。几天后,两人落网,他们偷来的四百多斤香灰也被全部缴获。 法庭审判时,法官说得很明白。所谓的“金灰”,含金量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但无论价值多少,这些香灰都是寺庙的合法财产,有经济属性,受法律保护。任何他人合法拥有的东西,只要能管理,就不能偷。 杨某和周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财物,构成了盗窃罪。法院看他们认罪态度好,最终判处两人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 笔者觉得,这案子触及到一个很微妙的认知盲区。很多人下意识里总觉得,宗教场所的东西好像不归世俗法律管。杨、周二人就是这么想的:信众烧掉的东西,不就成了无主之物吗? 但他们恰恰忽略了最基本的一点。寺庙是一个实在的组织,它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所有东西,包括信众烧的香灰,都拥有管理权和所有权。 在法律面前,寺庙和一家公司、一个家庭没什么两样,它的财产同样神圣不可侵犯。 说到底,这件事也照出了一种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当“搞钱”成了唯一的目的,人就容易失去对规则、道德甚至信仰的敬畏。 从偷功德箱,到偷许愿池硬币,再到偷香灰,贪念的对象越来越奇怪,背后的问题却始终如一。 这八个月的刑期,罚的是盗窃,警示的却是那颗不安分的贪心。法律最终划下了一条清晰的红线:不管是什么地方,伸手必被抓! (来源:澎湃新闻)

0 阅读:31
香茶品岁

香茶品岁

香茶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