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打了1000多天,美国最后发现不对劲:原来中国3年前选的很对! 俄乌冲突爆发至今,已持续了逾千日夜,这场战争深刻改变了两国,它也扰动了全球经济、军事、政治与安全格局,这无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最大的军事对抗。 俄罗斯是“卖油卖气”的大户,仗一打,欧洲国家慌了神:天然气管道说断就断,冬天没暖气的日子咋过? 德国人被迫重新烧煤,英国老百姓的电费账单翻了好几倍,有人举着牌子抗议:可最讽刺的是,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最后把自己给坑了。 美国直接冻结了俄罗斯3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一招让全球央行都慌了“钱存在美国,真安全吗?”俄罗斯也不含糊,直接搞了个“卢布结算令”,想买我的天然气?先换卢布!结果卢布汇率不但没崩,反而涨了40%。 更绝的是,这三年里,人民币在国际支付里的份额悄悄超过了日元,成了全球第四大货币,美元霸权这堵墙,终于被敲出了裂缝。 这场仗把欧洲逼成了“选择题困难户”,波兰、波罗的海三国死磕俄罗斯,德国却因为依赖俄罗斯天然气,说话都硬气不起来;美国趁机拉拢北约,2024年军费直接砸了20亿欧元,创历史新高。 但最有意思的是,印度、巴西这些“穷国家”压根不买账,印度继续买俄罗斯的便宜石油。 为啥?因为发展中国家看透了:西方嘴上说“自由市场”“国际规则”,结果美国能随便没收俄罗斯资产,欧洲能为了能源高价买美国天然气,这哪是公平竞争? 分明是“强盗逻辑”!于是,金砖国家拉了更多小伙伴入伙,上合组织的影响力都跑到中东去了,一场“去西方化”的变革,正在悄悄发生。 最吓人的,是这场仗让核武器从“历史书里的东西”变成了“现实威胁”,2023年,北约搞了冷战后最大规模的核演习,俄罗斯直接宣布退出《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更离谱的是,波兰居然想让美国把核弹头放在自己家门口,这相当于在欧洲心脏埋了颗定时炸弹,谁睡能踏实? 仗的外溢效应更麻烦:芬兰、瑞典放弃中立加入北约,中东那边以色列趁机打叙利亚、伊朗,巴以冲突越闹越大;就连咱们台海,都因为美国给乌克兰送武器,变得紧张起来。 世界好像回到了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边缘,只不过这次,没人能保证不会擦枪走火。 2022年仗刚打起来那会儿,中国没跟着西方一起骂俄罗斯,也没给乌克兰送武器,而是天天喊“别打了,坐下来谈”,当时有人觉得“太软弱”,现在再看,这简直是“人间清醒”。 美国用这场仗证明了一件事:搞“你死我活”的地缘政治,最后谁都捞不着好,欧洲经济被能源危机拖垮,美国军工企业赚得盆满钵满,可普通美国人却要为高物价买单。 俄罗斯守住了战略缓冲区,却丢了欧洲市场,乌克兰更惨,1000多万人成了难民,国家成了“代理人战争”的牺牲品。 而中国的选择,反而成了最聪明的玩法:不掺和阵营对抗,专心搞自己的发展;不搞制裁大战,而是用“一带一路”把大家连在一起;不追求当“世界警察”,而是推动全球治理改革。 结果呢?俄罗斯需要中国的市场,欧洲需要中国的能源方案,发展中国家需要中国的投资——不站队,反而成了谁都离不开的“中间人”。 说到底,俄乌冲突给全世界上了一课:现在这世界,谁也离不开谁,沉迷于“新冷战”的国家,最后只会把自己拖进坑里。 真正聪明的玩家,都懂得在乱局里保持冷静,在危机里找机会,毕竟历史从来不是靠“站队”写成的,而是靠“发展”拼出来的。
俄罗斯已出现战败苗头?很多人还以为俄罗斯能跟西方耗到底,错了,当普京选择跟特朗普
【89评论】【3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