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在将来世界上会诞生一个新的国家:美利坚社会主义共和国。原因是英特尔公司现在陷入了困境,美国政府拨款支持,但是不是无偿的,而是要算作英特尔公司的10%的股份。也就是把英特尔公司的部分资产国有化。
不只如此,在特朗普的政策里,那些没有承诺增加投资的企业,可能都需要出让股权来换取《芯片与科学法》提供的补贴。 大家都觉得美国是市场经济的代表,企业都是私有的,政府一般不怎么插手。但这两年,美国政府突然下场,扮演起了“老板”的角色,尤其是芯片行业,这一幕怎么看都像是在学习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 美国政府为什么盯上芯片行业?说白了,就是怕自己被甩在后面。芯片制造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命脉,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于是,美国一边喊着“自由市场”,一边又大手笔给芯片企业送钱。可这些钱可不是白给的,政府开出的条件很苛刻——不但要企业把工厂搬回美国,还要企业拿出实实在在的投资承诺。 最有意思的是,政府开始要求企业让出一部分“股份”或者“决策权”。这可不是美国以前的风格,以前打死都不愿意让政府插手企业的事儿,现在确实是变了。 其实,芯片法案出来以后,美国政府的态度就很明确,钱可以给,但必须换点实实在在的东西。 企业要想拿这钱,得接受政府的各种审查和要求。企业不按政府的意思来,或者投资不到位,政府就直接要点股份当“补偿”。 这跟以前那种企业自负盈亏、政府不干预的模式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美国自己也知道,这种做法其实很像“国有化”。以前他们批评别的国家搞国有企业,说那样会影响创新和市场活力。 现在自己也开始动手干起来了,还美其名曰“产业政策”。表面上看,是政府扶持高科技,其实背后就是在用国家的力量介入企业,甚至干脆当起了“老板”。 这种现象在美国历史上还真不多见,尤其是在核心技术领域。美国媒体都说,这跟以往的私有制、自由市场那一套完全不一样。 回头看美国这波操作,其实和中国很多年坚持的做法有点像。中国一直强调国家主导、国有资本在重要领域的作用,关键时候靠得住。 美国这次也是逼到份上,才想起用国家的力量托底。以前说什么“效率优先”,现在发现稳定和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美国芯片行业的变化,其实就是全球竞争加剧的缩影。谁都怕被卡脖子,谁都想把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 政府下场,企业让步,产业政策一条条落地,这些现象都是现实压力下的自然结果。 很多人觉得,美国政府这样干下去,会不会哪天变成“社会主义”?其实道理很简单,国有制的本质,就是国家掌握关键资源,保障经济安全和科技自立。 美国这些年一边说自己坚持私有制,一边又在关键行业搞“半国有化”,这其实已经打破了原先那种市场和政府泾渭分明的界限。 说不定哪天,大家真的会看到美国在某些行业,政府比老板还管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