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亿一架,500枚导弹一起打包!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长在伊斯兰堡防务展上直接摊牌,点

飞绿说历史 2025-08-25 16:29:01

6亿一架,500枚导弹一起打包!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长在伊斯兰堡防务展上直接摊牌,点名要歼-35甚至歼-20。退役中将帅化民在电视连线里摇头:“20系列我们还没外卖先例。” 就在伊斯兰堡的八月高温中,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长扎希尔·艾哈迈德·巴布尔出现在防务展中心舞台,话音未落,展馆内外已是一片哗然。 他拿出一份军购清单,开门见山——40架第五代隐身战机,500枚先进空空导弹,配套预警系统一套,打包采购,整单合同估值超240亿美元。 最关键的是,他点名要中国的歼-35,甚至一度暗示对歼-20“保持兴趣”。这不只是一次军购展演,更像是一场战略摊牌。印度的阵风战机已全部交付完毕,追加订单也已敲定。 苏-57合作谈判已经进入细节阶段;而反观巴基斯坦,F-16机队平均机龄超过30年,机体老化、维护成本高企,空军力量已被现实按在地上摩擦。 此时此刻,巴方叫板式的“隐身战机大单”,更像是一场被逼出来的豪赌。说白了,这是“用未来换现在”的典型操作。单机6亿美元,背后藏着什么?外界对“6亿一架”的标签议论纷纷,质疑声不绝。 但仔细拆解后会发现,这个数字并不离谱。它包含了整机采购、维护保障、地勤培训、备件储备、模拟器采购以及十年期的全寿命保障服务。 更重要的是,这种“打包购入”的方式,在中巴军贸历史上尚属首次。这不是单纯买飞机,而是买体系。 歼-35作为目前中国最接近外销的第五代隐身战机,采用模块化设计,具备为出口客户“量体裁衣”的能力。 从简化航电到替换发动机,再到接口兼容性调整,中国早已为这架战机的“国际旅程”做好了准备。 而巴基斯坦此前通过JF-17Block3项目,已经在航电系统等方面建立起与中国的深度操作习惯,技术磨合并非难题。但当话题转向歼-20,情况就没那么简单了。帅化民一句话,道出技术红线。 “歼-20我们还没外卖先例。”在央视一次连线中,退役空军中将帅化民如是说。言简意赅,却意味深长。 歼-20的核心技术,如涡扇-15发动机、EODAS光电分布系统、隐身涂层配方,以及深度整合的数据链系统,皆属国家一级保密项目。这些不仅是技术,更是战略资源。 它就像一把“国门钥匙”,一旦外卖,后果不可控。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在武器出口上始终坚持“三原则”:不干涉内政,尊重主权,只供防御。表面看是限制,实则是负责任大国的自我约束。 军购之外,是地缘政治的暗流。隐身战机的交易,不只是“买卖”,更是战略站队。一旦巴基斯坦成功引入歼-35,南亚空中力量的天平无疑将发生重大倾斜。 印度极有可能作出技术反制,比如加快苏-57的采购进度,或重启与美国的F-35谈判。而这场对抗的背后,是美俄中三角关系在南亚地区的现实投影。 美国的干预从未远离。ITAR条例早已让多国在采购非西方武器时步步为营。土耳其就是前车之鉴:仅因购买S-400即被踢出F-35项目。 而一旦巴基斯坦采购歼-35,美国是否会以F-16零配件、波音直升机维护等民用军用混合项目为筹码施压,几乎可以肯定。 这也是为什么,中方在军售谈判中,始终坚持“去美化”解决方案,确保整机系统不受美国零部件钳制。但这条路,走起来并不便宜。 钱从哪来?不是个小问题。巴基斯坦虽在国防投入上持续加码,2023年军费预算高达123亿美元,但真正可用于大型军购的部分极为有限。 此前采购054AP护卫舰、潜艇系统、JF-17系列已消耗大量外汇资源。更何况,隐身战机的维护成本高昂——每小时飞行成本约3.5万美元,意味着飞得越多,钱烧得越快。 于是,融资模式成为关键。“石油换战机”的思路并非空穴来风。 沙特与巴基斯坦在能源与安全合作上早有基础,以原油出口收入为金融担保的“军购通行证”,或由阿联酋主权基金投资基础设施换取军事权益的模式,也都在非洲、中东多有先例。 而中国的政策性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也不乏以“发展性贷款”支持军贸的经验。 但即便如此,歼-35这样一项涉及未来20年全生命周期的大项目,对巴基斯坦来说,仍是财政与战略的双重冒险。系统战争,不是堆飞机的比拼。 2025年初,印巴边境上空爆发的空战,提供了一个重要信号:技术代差,远比数量更关键。 在那场交锋中,歼-10CE配合空警-200预警系统,借助PL-15E远程导弹,精准压制了印方阵风战机的空域活动。中国战机并不依靠“隐身”制胜,而是靠体系。 这对巴基斯坦来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方向——在歼-35尚处谈判阶段的时间窗口内,是否应优先补齐体系短板?加强JF-17Block4升级,提升雷达与导弹能力。 追加歼-10CE订单,快速形成战斗力;加快空警-500交付,建立战场信息优势;甚至通过租赁或合作研发,灵活补位。这些,都比一味追逐第五代战机更具现实意义。

0 阅读:64
飞绿说历史

飞绿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