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警告中国:如果中国还在黄岩岛、西沙群岛这些地方的空域管着所谓的“飞行自由”,菲律宾就联合美、日、澳进行反制,与中国“死磕到底”! 菲律宾外长马纳罗在上周的一场记者会上声称,中国在黄岩岛和西沙群岛周边对“飞行自由”的干预已经“越界”,并公然放话称如果中方继续坚持“非法管控空域”。 马尼拉将联合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进行“联合反制”,必要时将“死磕到底”。话音未落,南海局势骤然紧绷,区域博弈再次升温。表面看似一次外交抗议,实则是一次精心设计的政治挑衅。 马科斯政府正试图借助外部力量绑架地区安全议题,把本国的经济困局、政治危机,包装成所谓的“主权捍卫”,却忘了根基不牢,喊话再多也经不起风浪。 中菲在南海的分歧从来不只是地图上的几块礁石,更是国际秩序与地区秩序的交锋。而菲律宾此番高调叫板,不仅缺乏国际法支撑,还暴露出其对地缘政治现实的误判。 黄岩岛与西沙群岛——中国主权的铁证。黄岩岛自元朝即被中国纳入行政管辖。1279年,郭守敬在此测绘南海天文点,写入《元史》;明清两代更将其纳入海防体系,设碑记、建哨所。 西沙群岛则早在西汉时期就列入郡县建制,北宋时水师常年巡逻,《武经总要》有明文记载——这不是“主张”,而是“事实”。不仅有历史,中国近年来在国际法层面也持续推进确权行动。 2024年,中国正式向联合国交存黄岩岛领海基线声明,附带精确坐标与海图,锁定主权范围。而菲律宾所谓的“飞行自由”指责,不过是对中国在自己空域中行使主权的无理干涉。 讽刺的是,2025年初,菲律宾单方面将黄岩岛等区域划入其“新版海洋区域法”版图,严重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5条关于领海划界的基本原则。 这不是“法律操作”,而是赤裸裸的“画地为王”。马科斯在赌什么?菲律宾的强硬言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马科斯政府转嫁国内矛盾的惯用伎俩。 2025年菲律宾通胀率已达6.8%,失业率持续攀升,社会不满情绪高涨。马科斯家族在“堤丰”导弹采购案中被爆出回扣丑闻,与美国军工企业有复杂利益捆绑,舆论压力汹涌而至。 “反华”成为他们的政治避风港。通过煽动民族主义焦虑,将国内怒火引向外部,转化为对中国的“强硬”姿态。但问题是,这不是战术,是误判。 马科斯低估了中国在南海的治理能力,也高估了自己能调动的国际资源。美国的算盘,菲律宾的错觉。马科斯声称“必要时将联合美、日、澳进行反制”,听起来气势汹汹,实则底气不足。 美军虽在菲律宾新增9个军事基地,但《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从未承诺协防菲律宾在争议岛礁上的非法行为。更何况,美制导弹系统启动权仍需白宫批准,菲律宾根本不具备自主反击能力。 更现实的是,美国印太司令部已在2024年修改《意外相遇规则》,新增条款明确要求“避免与中国海警发生正面对峙”。这意味着,美方在关键时刻将优先“避免冲突”,而非“替人出头”。 日本与澳大利亚的立场更是“貌合神离”。日本国内因防卫预算飙升至GDP 3%而引发抗议,前防卫大臣石破茂更公开质疑盲目听命于美国的政策。 澳大利亚同样在中国055型驱逐舰编队靠近悉尼后,防长急忙出面安抚民众称,“中方行动符合国际法”。这些盟友的“支持”,更多时候只是象征性的表态。 2024年四国联合军演,美方仅派出即将淘汰的濒海战斗舰,日澳舰艇演习结束即迅速撤退。菲律宾若真以为能靠这些“盟友”撑起南海博弈,恐怕连“代理人”的资格都难保。 中国的反制:非对称压制已成体系。针对菲律宾的持续挑衅,中国并未陷入情绪化回应,而是在法理、执法、军事和经济层面展开多维反制。 2025年8月11日,中国海警在黄岩岛实施“铁桶阵”战术,多艘执法船协同包围非法闯入的菲律宾舰艇,导致对方舰体漏油被迫撤离。 更关键的是,2024年底,中国首次引用《海警法》第22条,对非法登礁人员实施刑事拘留,开启“法律武器化”新阶段。 军事层面,永兴岛已部署红旗-26防空导弹,覆盖菲律宾全境,歼-16D电子战机也常态化巡航,构成强有力的区域拒止体系。菲方若轻率动作,难逃雷达锁定。 而在更隐蔽的层面,中国掌握着菲律宾经济命脉的“阀门”——95%的石油进口经巴士海峡。中国有能力在关键时刻切断这一通道,令菲律宾经济陷入瘫痪。 托伦蒂诺等亲美议员的香港离岸资产被冻结,更预示着经济制裁的“个体精准打击”已开始实施。东盟态度的变化也值得注意。 越南拒绝签署菲律宾发起的反华海上提案,印尼则转而与中国签署南海油气资源联合开发协议,菲律宾在区域内的孤立态势愈加明显。 局势的焦点,或许不在菲律宾的喊话,而在中国是否把握住战略主动权。当前美进入大选周期,南海方向战略注意力明显下降,正是中国确立秩序主导权的关键期。 中业岛是菲律宾在南海最大的非法据点,中国若在此期间通过快速行动夺控,既可重塑实控格局,又能传递“主权不可交易”的明确信号。
菲律宾警告中国:如果中国还在黄岩岛、西沙群岛这些地方的空域管着所谓的“飞行自由”
飞绿说历史
2025-08-25 16:28:44
0
阅读: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