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竟然也有程序员,那他们都是怎么去记录重要事情的? 现在一提“程序员”,大

青菀杳声闻生 2025-08-21 15:01:07

古代竟然也有程序员,那他们都是怎么去记录重要事情的? 现在一提 “程序员”,大多想到敲代码的技术人员。 其实往远了说,古代也有类似角色,一群懂文书、会算学的女性,干着跟 “信息处理” 相关的活,称她们 “古代女性程序员” 也不算离谱。 商代就有 “女史” 了,那时候国家事务得记下来,祭祀、战争、农事这些大事小情,都得有文书存档。 女史就是管文书的,手里握着笔墨和竹简,把该记的都规规矩矩写下来。 别觉得这工作很简单,那时候识字的人没几个,能当上女史的,都是实打实有文化的。 她们记的内容,可不是随便写写,得准确,还得符合当时的规矩,就跟现在整理重要数据似的,半点马虎不得。 到了周代,女史的工作更细了,不光要记国家大事,宫里的不少事儿也归她们管。 比如王后的礼仪流程,该做啥、不该做啥,女史得记清楚,还得随时提醒。 有时候王后要赏赐下面的人,怎么赏、赏多少,相关的文书也得女史来弄。 她们就像宫里的 “信息管理员”,把各种事都理得明明白白,让宫里的事情能安排的明明白白。 汉代的时候,有了专门管文书的机构,里面也有不少女性在干活。 那会儿朝廷的文书比以前多了不少,有各地报上来的,也有要发下去的。 这些文书得先整理,挑出重要的,还得核对里面的内容对不对。 有些女性就干这个,她们眼睛尖,能从一堆文书里找出关键的东西,还能看出有没有写错的地方。 要是发现有问题,赶紧报上去,不然耽误了事可不行。 唐代的时候,有个 “内文书省”,听名字就知道是管文书的,里面的宫女不少都得懂算学。 为啥要懂算学?因为她们不光管文书,还得管账目。 宫里的开销、各种物资的进出,都得记账,收了多少、用了多少,剩了多少,都得算得清清楚楚。 这账可不能瞎算,得一笔一笔对得上,要是算错了,物资去向不明,那麻烦就大了。 所以这些宫女不光得会写字,还得脑子灵,算学得过硬,不然这活根本干不了。 有记载说,唐代内文书省的一些宫女,算账目比不少男官员都快。 有时候一批物资刚到,她们没多久就能把账算明白,还能把物资怎么分配的方案给出来。 这就跟现在的 “数据分析师” 似的,拿着一堆数字,能快速算出结果,还能给出有用的建议。 她们干的工作,跟现在程序员处理数据、做简单分析有点像,都是跟 “信息” 和 “数字” 打交道,还得精准、高效。 宋代的时候,虽然没了内文书省,但宫里管文书和账目的女性并没少。 那会儿朝廷对账目看得更严了,宫里的开销也得跟外面报备。所以管账的女性更小心了,记账的时候一笔一笔写得工工整整,算的时候反复核对。 有时候外面的人来查账,她们能把账目拿出来,清清楚楚地给人讲明白,哪笔钱用在了啥地方,都有根有据。 其实不管是商代的女史,还是唐代内文书省的宫女,她们干的活儿,本质上都是处理信息、管理数据。 现在的程序员靠电脑,她们靠笔墨和脑子,但那份对准确和高效的要求是一样的。 这些古代女性,凭着自己的文化和本事,在当时的 “信息领域” 干得有声有色,说是 “古代女性程序员”,真挺合适的。 她们的存在也说明,不管啥时候,有本事的人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那会儿女性能接触到这些活儿不容易,能干好更不容易。 她们用自己的能耐,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笔,虽然没多少人专门记她们的名字,但她们干的工作,确实挺了不起的。

0 阅读:1

猜你喜欢

青菀杳声闻生

青菀杳声闻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