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岛的中方舰船越聚越多,菲律宾拉来澳加两国军舰壮胆,却被下一幕彻底破防 据外媒报道,菲律宾方面观察到我方在黄岩岛周围的舰船数量已超过20艘,而且还在不断增加。菲军方因此拉来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军舰搞所谓“联合巡航”,以遏制所谓“东大的侵略行为”。 2025年8月,菲律宾方面观察到中方在黄岩岛周围的舰船数量已超过20艘,且仍在不断增加。这些舰船包括海警船、科考船和渔船等,形成了多层次的海上存在。 例如,“珠海云”号智能无人系统母船和“向阳红10”号科考船先后抵达黄岩岛海域,前者可操控多艘无人艇、无人机进行科考和监测,后者则具备海洋水文、气象、生物等多领域探测能力。这些行动既是中国对黄岩岛主权的宣示,也是对菲律宾持续挑衅的回应。 面对中方的常态化存在,菲律宾军方选择拉来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军舰进行所谓“联合巡航”,声称要遏制“侵略行为”。然而,这种做法不仅违反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关于通过对话解决争端的共识,也暴露了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底气不足。 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明确指出,菲律宾勾结域外国家在南海搞联合巡航,危害地区和平稳定,中方将坚决予以回应。事实上,菲律宾的这一行为更多是政治作秀,其与澳加的联合巡航无论是规模还是实战能力都十分有限,难以对中国构成实质性威胁。 从地区国家的反应来看,多数东盟国家对菲律宾拉拢域外势力的做法持谨慎态度。印尼总统普拉博沃近期明确表示,印尼不会参与任何形式的军事联盟,加入金砖国家是为了维护自身主权和地区稳定。 这种不选边站队的立场与菲律宾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东南亚国家对外部势力介入南海事务的警惕。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等东盟领导人也多次强调,南海问题应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对话解决,反对域外干涉。这些表态表明,菲律宾试图借助外部力量改变南海现状的做法不得人心,难以获得广泛支持。 在国际法层面,中国的立场同样占据优势。中国与东盟国家正在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致力于通过规则机制管控分歧。而菲律宾通过的“海洋区域法案”将黄岩岛划入其领土,这一行为被中国外交部明确指出违反国际法,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 此外,中国在2024年12月向联合国交存了黄岩岛领海基线声明和海图,进一步从法律层面巩固了对黄岩岛的主权主张。 中方在黄岩岛的行动不仅有理有据,而且展现出强大的实际管控能力。除了舰船的密集部署,中国海警还在黄岩岛海域开展常态化训练,包括海上救生、驱离非法船只等科目。 “珠海云”号等先进装备的投入使用,更使中国能够实现对黄岩岛周边海空域的实时监控和快速反应。相比之下,菲律宾的联合巡航显得力不从心。 据报道,当澳加军舰抵达南海后,菲律宾方面甚至不敢让其靠近黄岩岛,只能在远处观望。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做法,充分暴露了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被动和无奈。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在黄岩岛的行动并非仅仅是防御性的。科考船的持续活动为未来可能的开发和建设奠定了基础。黄岩岛的潟湖是天然良港,若进行适当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极大提升中国在南海的战略支点作用。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在黄岩岛的科考活动可能是填岛工程的前期准备,这一举措一旦实施,将彻底改变南海的地缘政治格局。菲律宾对此心知肚明,但其自身实力有限,又缺乏外部实质性支持,只能通过炒作“联合巡航”来转移国内压力。 从历史经验来看,菲律宾的挑衅行为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2012年黄岩岛对峙后,菲律宾不仅失去了对该岛的实际控制,还在国际舆论中陷入被动。 近年来,菲律宾多次试图通过法律手段和外部干预改变现状,但均以失败告终。此次拉澳加军舰壮胆,同样难以扭转其在南海争端中的劣势。相反,中方的坚定立场和强大实力,正使黄岩岛成为中国维护南海主权和地区稳定的重要堡垒。 综上所述,菲律宾拉拢澳加军舰在黄岩岛海域搞联合巡航,本质上是一种心虚的表现。中方通过舰船部署、科考活动和法律行动,全方位展示了对黄岩岛的主权和管控能力。 地区国家的理性态度和国际法的支持,进一步凸显了菲律宾做法的不合理性。未来,随着“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的推进和中国在南海实际存在的加强,菲律宾试图借助外部势力改变现状的幻想将彻底破灭,南海局势也将朝着有利于和平与稳定的方向发展。
中国升级对菲律宾打击手段,策略发生前所未有转变。菲律宾政府报告证实称,中国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