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幻想了,9·3大阅兵,西方一个都不会来。别说什么“特朗普可能会来”,连个副总

飞绿说历史 2025-08-20 11:27:36

别再幻想了,9·3大阅兵,西方一个都不会来。别说什么“特朗普可能会来”,连个副总统级别的都不敢派。中国纪念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他们怕被打脸,更怕撕破“谁才是战争受害者”的遮羞布。 2025年9月3日,北京将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大阅兵。活动规模空前,意义重大,全球多国领导人已确认出席,非西方世界反响热烈。 可西方国家却集体选择了回避。美、英、法、德等主要国家至今无一位国家元首或副总统级别官员表态出席,甚至连象征性的“观察员”都未安排。 这不是外交冷淡,这是战略性缺席,是一场有目的的沉默。有人还在幻想特朗普会不会“突然现身”。但事实很清楚:他不会来,他也不敢来。 不是怕中国,而是怕面对历史。怕被当年中国战场的炮火照亮那段他们不愿提起的过去,更怕面对一个今天已不再任人摆布的中国。 西方的这种集体“缄默”并非首次,但这一次,它的象征意义尤其刺眼。一个纪念全球反法西斯胜利的盛大场合,本应是二战盟国共同致敬历史、缅怀牺牲、重申和平的庄重时刻。 可事实是,西方集体转身避开,仿佛这一场战争与他们无关,仿佛中国人民的3500万伤亡从未发生过。 历史不是记忆的游戏,而是责任的清算。中国抗战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持续14年,牵制了日本陆军70%以上的主力,为盟军在太平洋和欧洲战场赢得战略缓冲。 中国战场不是附属品,是决定性因素。可西方的教科书里,更多的是诺曼底登陆、斯大林格勒、硫磺岛,却鲜见淞沪会战、百团大战、长沙保卫战。 他们有意无意地把中国人民的抵抗缩减成一行脚注。这不是疏忽,而是选择。一种为了维持自己“正义领袖”叙事的系统性压制。 他们怕中国用阅兵仪式,把被遮蔽的历史重新搬回世界舞台中央。 他们怕那一排排走过天安门的抗战老兵、那一枚枚铭刻着代价与血泪的勋章,提醒世界:在那场战争中,谁是最早站出来的抵抗者,谁是被牺牲最多的受害者,谁又最晚出手、却最早分果实。 更刺痛他们的,是自己的历史包袱。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之后,美国、英国等国依旧向日本大量出口石油、钢材和精密机床。 这些物资直接转化成了投向南京、武汉、重庆的炸弹。直到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才被迫与日本断交。 而战后出于冷战需要,美国不仅免去天皇裕仁的责任,还庇护了“731部队”的战犯,只换取一份细菌战实验数据。这些都写在历史的档案里,清清楚楚,无法抹去。 今天,他们不愿站到中国身边纪念胜利,不是因为不认同反法西斯,而是因为不愿面对那段他们曾经选择性旁观、甚至变相助力的历史。 他们怕被打脸,更怕的是,一旦参与,就等于默认中国在全球历史叙事中的核心地位。而这,恰恰是他们目前最不愿承认的现实。 在地缘政治层面,这种缺席更是赤裸裸的算计。在当前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的背景下,美国不愿通过一次阅兵,帮中国“刷国际存在感”。 欧洲则在俄乌战争、能源危机、内部右转等多重夹击下,早已无暇顾及远东事务。 他们不出席,不是因为反对战争纪念,而是怕一不小心传递出“对中国合法性认同”的信号,影响他们在印太地区的对华遏制策略。 更现实的考量来自内部政治压力。俄罗斯总统普京、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都将出席阅兵,一旦西方国家领导人也出现在天安门观礼台上,国内媒体恐怕要炸锅。 尤其是在欧洲右翼抬头、对乌克兰援助争议不断的当下,任何“与中俄同框”的画面都可能成为舆论攻击的靶子。 但他们忘了,国际秩序的构建从来不是靠谁“愿意来”决定的,而是靠谁真正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决定的。 这次阅兵,不仅将展示歼-20、东风-41等中国新一代战略装备,更将有来自东盟、非洲、中东、拉美等多国领导人和军队代表参与。 一带一路项目、上合组织机制、金砖扩员机制,正在构建一个超越西方主导框架的新型区域合作网络。这才是西方真正焦虑的地方。 他们越是缺席,就越显得中国站得更稳。他们越是回避,就越暴露出他们对“新秩序”到来的无力感。 今天的中国,已经不需要西方来“背书”,也不再等待谁来“认可”。阅兵不是为了取悦谁,而是为了让历史说话,让未来听见。 那些选择缺席的国家,错过的不是一场阅兵,而是一个理解中国、连接世界、参与未来的机会。他们转身离去的背影,也许正是他们慢慢淡出全球主导舞台的开始。 别再幻想了。他们不会来。不是因为看不起,而是因为心虚。不是因为不重要,而是因为太重要。西方不来,中国照走。历史的旗帜,握在手里,不由别人指点。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飞绿说历史

飞绿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