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6月16日,某位号称有600万粉丝大V,去火锅店白吃白喝,并威胁老板说

韫晓生 2025-08-18 19:30:32

[中国赞]6月16日,某位号称有600万粉丝大V,去火锅店白吃白喝,并威胁老板说:"不给免单就给你刷差评!"结果被店员一句"你就是有6000万粉丝也跟我没关系,该结账就得结账"。   (信源:文登发布——探店博主差评要挟吃霸王餐)   吃饭付钱,天经地义。可有人偏不这么想。在浙江桐乡一家火锅店,一个自称有上万甚至六百万粉丝的 “网红”,吃完饭直接要求免单。   他的底气来自一句威胁:“不免单就给你差评”。他甚至对店家说出 “我来吃饭是给你面子” 这样的话。   店员的回应也很是硬气,直接就回管你多少万粉丝,吃饭就是要结账。虽然这位 “网红” 最终没付钱就走了,但店家的监控视频让他的行为曝了光,迅速在网上引发热议,迎来了自己的 “社会性死亡”。这件事撕开了一个口子,让我们看到了探店行业水面下的乱象。   线上平台的评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成了许多实体店的命脉。多数人出门消费,习惯性地先打开手机看评分,分数高低直接决定了顾客会不会进门。这种消费习惯,让评分系统拥有了巨大的权力,也让商家变得异常脆弱。   这种评分标准,让商家们活在一种持续的恐惧里。有烧烤店老板坦言,自己每天都提心吊胆地查看后台评论,生怕突然冒出个差评。   正是这种普遍的焦虑,让 “给差评” 的威胁变得极具杀伤力,也让一些心术不正的人,找到了敲诈勒索的捷径。   利用这种评分权力作恶的行为,已经发展出一条完整的链条,从相对 “温和” 的虚假宣传,到赤裸裸的敲诈勒索,不断侵蚀着市场的信任基础。   最常见的是虚假宣传。一些博主收了钱,就开始不负责任地吹捧。而有消费者就碰到了这种情况,跟着视频里的博主去品尝美食,没想到的是根本不想视频中说的样子。这种行为不仅坑了消费者,也让 “探店” 这个词的信誉度大打折扣。   比虚假宣传更恶劣的,是胁迫交易。有的博主就会暗示店家只要免单就会换来好评。店家没同意,这位博主马上以 “食材不新鲜” 为由发起投诉,并明确表示,只要免单,他就撤销投诉。这种软硬兼施的手段,让很多小商家感到无力和愤怒。   而最极端的,就是桐乡火锅店事件这种直接的敲诈勒索。这种情况要是恶劣一些就直接是被判定为敲诈勒索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更有甚者,会恶意伪造店铺的卫生问题照片发到网上,试图一次性毁掉一家店。这种行为已经完全脱离了消费者监督的范畴,变成了纯粹的犯罪。   面对越来越猖獗的 “数字霸凌”,沉默和妥协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一场由商家、平台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反击战,正在悄然打响。   个体商家的觉醒是第一步。桐乡火锅店员那句 “六千万粉丝也得结账”,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越来越多的店家选择硬刚,不再忍气吞声,而是直接将证据公之于众,用事实说话。这种勇气的传染力很强,让更多受害者看到了反抗的可能。   行业内部也开始抱团自救。许多地方的商家自发建立了微信群,共享那些恶意差评师或 “霸王餐” 博主的黑名单,互相提醒,形成联防。一些店铺还把如何应对这类事件写进了员工培训手册,甚至制定了 “直接锁门报警” 的应急预案,不再给对方留下任何操作空间。   平台和社会的支援,则为商家的反击提供了坚实的后盾。网络上甚至出现了众筹,专门帮助那些被恶意攻击的商家打官司。法律界人士也积极发声,普及维权知识,鼓励商家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流量本应是连接商家与消费者的桥梁,而不该成为一部分人手中霸凌他人的工具。当一个差评可以轻易毁掉一家小店数月的努力,当吃饭免单可以被包装成 “给你面子” 的施舍,这伤害的不仅是商家,更是整个社会的公平和信任。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看到了反抗的力量正在汇集。从店员的一句回怼,到商家们的联防,再到平台的规则完善和公众的法律支援,一张保护诚信经营者的网络正在慢慢织就。   根除乱象需人人参与。消费者应多辨别、少盲从,平台要多担责、严惩违规,滥用权力者必受规则和法律严惩。希望大家回归交易本质,即提供好产品和服务,消费者心甘情愿付费,形成简单健康的商业生态。

0 阅读:462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70

用户10xxx70

2
2025-08-18 20:11

这种黑恶份子,平台就应该把它打回原形

UC网友12XXXX4927

UC网友12XXXX4927

2
2025-08-18 22:39

什么年代都有这种人的,十几年前的淘宝差评师不就是这样操作的吗?越是妥协就越多想不劳而获的,只要商家敢硬刚让这些人没市场才能杜绝这种现象

毕竟你看你们发的

毕竟你看你们发的

1
2025-08-19 07:08

乞丐,公布出来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