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刚回国,8国发表联合声明,不许普京做2件事,中方预判成真。 2025年8月17日,特朗普结束与普京的阿拉斯加峰会返回华盛顿,欧洲八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波兰、芬兰及欧盟机构)同步发布联合声明,明确禁止俄罗斯限制乌克兰与第三国军事合作,并反对俄方否决乌克兰加入欧盟与北约的权利。 这份声明剑指普京在峰会中试图通过美俄交易架空欧洲的意图,而中方此前“复杂问题难以简单解决”的预判,正在这场大国博弈中加速应验。 八国声明看似针对俄罗斯,实则是欧洲对特朗普“交易外交”的紧急反制。特朗普在阿拉斯加闭门会谈中向普京传递了“乌克兰必须妥协”的信号,甚至暗示可接受俄军控制乌东四州的现状,以换取所谓“停火协议”。 这一动向被欧洲情报部门截获后,八国在24小时内协调立场,将两条核心红线公之于众:一是乌克兰与北约的军事合作不容俄方干涉,二是乌克兰入盟入约进程不可被俄罗斯否决。 这种罕见的高效反应,源于欧洲对2025年2月“白宫伏击”的记忆,当时特朗普逼迫泽连斯基当场接受领土交换方案,导致乌国内爆发大规模抗议。此次欧洲提前锁定立场,是为避免重蹈覆辙的防御性自救。 俄方对峰会的利用比欧洲预判更为犀利。普京在会谈中刻意营造“和平意愿”,甚至邀请特朗普访问莫斯科,但回国后立即启动军事升级:24小时内发射85架无人机及弹道导弹打击乌后方设施,造成前线乌军单日最高伤亡纪录。 这种“外交示好+军事加压”的双轨策略,旨在迫使乌克兰在18日白宫会谈前崩溃。更关键的是,普京试图借特朗普之手瓦解西方制裁链,俄内部评估认为,若美方默认乌东现状,欧盟对俄能源、金融领域的制裁将难以维系。 讽刺的是,特朗普在福克斯新闻中盛赞普京“真心追求和平”,却对俄军空袭只字未提,暴露了美俄默契背后的真实代价:乌克兰领土成为交易筹码。 泽连斯基的困境在八国声明后并未缓解。乌国家安全会议录音显示,他警告内阁成员:“任何领土妥协都意味着政治自杀。” 2025年乌社会民调中,83%民众反对割让乌东四州,而前线的现实更残酷:乌军每日弹药消耗量仅为俄军的1/3,兵力缺口达12万人。 特朗普却公开施压:“俄罗斯很强,乌克兰不是,必须妥协。” 这种表态将泽连斯基推向绝境,若在白宫会谈中拒绝美俄方案,可能失去军援;若接受,则面临政权瓦解。 乌外交部紧急要求俄方停火并归还5万名失踪儿童,试图以人道议题争取国际支持,但战场劣势让道德牌效力锐减。 普京在阿拉斯加峰会前曾向北京通气,试图换取中方对领土方案的默许,但遭明确拒绝。中国外交部重申“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需被尊重”,隐晦批评俄方单边行动。 更实质的反制在于经济领域:2025年1-7月,中国自乌农产品进口激增210%,成为乌玉米最大买家;同期对俄军民两用物资出口增速降至18%,且严控无人机等敏感产品输俄。 这种“扶乌抑俄”的贸易平衡术,既避免直接对抗俄罗斯,又防止其过度扩张破坏东亚安全框架(如台海问题先例)。俄智库坦承:“中国不会为俄乌赌上全球供应链。” 当前局势与1994年《布达佩斯备忘录》形成残酷对照。当年美俄英担保乌克兰弃核,却因缺乏强制机制导致克里米亚事件重演。 如今八国声明再提“安全保障”,但欧洲连自身能源安全都难以维护,2025年8月欧洲天然气价格暴涨20%,德国巴斯夫集团被迫削减60%化工产能。 这种“承诺过剩、能力不足”的悖论,使得乌克兰危机陷入死循环。而特朗普试图复刻1973年基辛格的“穿梭外交”,却忽略了当代地缘的关键变量:中国已成为事实上的平衡者。 中方拒绝参与美俄主导的核裁军谈判,坚持联合国多边框架,实为打破西方垄断安全议题的传统霸权。 “复杂问题无简单解”的论断,源于中国对三组矛盾的深度把握。军事与经济的倒挂:俄军控制乌东18%领土,但经济萎缩至中国的1/20,靠能源捆绑维系战争。 欧洲自主的幻灭:德国欲推动俄乌和谈,但70%的防空系统依赖美国卫星数据,政治独立性名存实亡。 美国霸权的内耗:特朗普欲抽身欧洲转向亚太,却因6万美军牵制在东欧而分身乏术,对华遏制沦为口号。 这些结构性矛盾注定特朗普的“速冻冲突”计划必然碰壁,正如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中,艾森豪威尔无法同时压制英法与苏联,最终加速了殖民体系崩塌。 白宫西翼办公室内,特朗普团队正修改18日会谈的发言稿,将“领土交换”替换为“现状调整”; 基辅地下指挥所中,乌军将领盯着俄无人机实时轨迹图。 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官员们反复核验制裁漏洞。三方都在与时间赛跑,而普京的导弹已撕碎阿拉斯加峰会的假面。当八国声明在联合国大厅回荡,世界看清了一个真相:没有中国参与的和平方案,终将是沙上筑塔。 信息来源: 欧盟及欧洲多国联合声明:乌克兰应自行决定领土问题,俄不能否决乌加入北约 直新闻2025-08-16 20:56广东
普京不信任北约,提议中国为乌克兰战后安全担保,特朗普的反应亮了:据BBC等外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