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突然其中一名少先队员解下红领巾,以为是不得劲重新戴的

一叶知大事 2025-08-17 14:29:16

小学生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突然其中一名少先队员解下红领巾,以为是不得劲重新戴的,不料他竟然往前迈了一步将红领巾轻轻系在了“小英雄”颈间,另一名学生也将自己的红领巾给另一个“小英雄”系上,然后他们一起向“小英雄”敬礼鞠躬!   8月1日,一群戴红领巾的小学生跟着家长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走到一组雕塑前,队伍停了下来。   这组雕塑是几个孩子模样的兵,有的攥着红缨枪,有的踮着脚往远处望,脸上带着与年龄不符的严肃。   穿蓝校服的小男孩站在雕塑前,仰着头看了好一会儿,突然伸手把脖子上的红领巾解了下来。   旁边的家长以为孩子觉得勒得慌,想重新系,谁都没出声。   可那男孩捏着红领巾,往前挪了两步,踮起脚,把红领巾轻轻绕在雕塑里最矮那个“小战士”的脖子上,系了个不松不紧的结。   动作慢,却挺稳当。   队伍里另一个扎马尾的女孩看见了,也解下自己的红领巾,走到旁边的雕塑前,照样系了上去。   两条红领巾在灰扑扑的雕塑上晃了晃,红得格外显眼。   这时候,其他孩子像是约好了似的,自动站成一排,对着雕塑举起右手。   胳膊不怎么齐,有的举到耳朵边,有的举到头顶,但没人嬉闹。   敬完礼,又一起弯下腰鞠躬,腰弯得深浅不一,可那股认真劲儿,让旁边拍照的家长都停了手。   要知道,这些被系上红领巾的雕塑,可不是随便做的。   90多年前,井冈山的红军缺人,好多本该在爹娘身边撒娇的孩子,都成了“娃娃兵”。   最大的12岁,最小的才7岁,拿着比自己还高的枪站岗,在山路上跑着送情报,冷了饿了也没人哭鼻子。   他们的故事,就刻在这组雕塑里,藏在博物馆的玻璃柜和老照片里。   很多人带孩子去纪念馆,要么让孩子对着镜头摆姿势,要么逼他们背革命口号,好像拍了照、签了到,教育就算完成了。   可这天在井冈山,没人教孩子该怎么做,没有老师提前说“等会儿要敬礼”,也没有家长在旁边扯孩子的衣角。   他们就凭着自己心里那点感觉,解红领巾,系红领巾,举手,弯腰。   8月12日下午,博物馆的老罗巡查展厅,眼角余光瞥见雕塑脖子上的红领巾,愣了一下——早上还没有。   调监控一看,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博物馆把监控片段发出去,没配什么文字,就那么一段几分钟的视频,很快就在网上传开了。   有人说“那两条红领巾一系上,好像那些小英雄真的活过来了”。   其实大家都明白,现在的孩子没经历过战火,可他们看雕塑时的眼神,解红领巾时的果断,鞠躬时的认真,已经说明白了——那些藏在历史里的勇敢和担当,没被忘记。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信源:   原文登载于黑龙江日报2025年08月15日关于《给“小英雄”雕塑戴红领巾的少年们,我们在找你!》的报道

0 阅读:0
一叶知大事

一叶知大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