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是导致俄乌冲突的罪魁祸首”! 乌克兰前总统办公室顾问:将加入北约和加入

易云的世界 2025-08-15 16:20:00

“乌克兰是导致俄乌冲突的罪魁祸首”! 乌克兰前总统办公室顾问:将加入北约和加入欧盟列入宪法,破坏了国家独立的合法性,违背了乌克兰独立时的《独立宣言》,而这也是导致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的原因,并且普京拥有充分的权利…… 2025年8月15日,流亡美国的乌克兰前总统顾问阿列斯托维奇再度引爆舆论,他公开指控2019年乌克兰将加入北约和欧盟写入宪法的行为,直接摧毁了国家独立合法性,为俄罗斯出兵提供了“法律口实”。 这番来自乌权力核心前幕僚的“自曝”,揭开了俄乌冲突中鲜被讨论的法律暗线:当基辅亲手撕毁1991年《独立宣言》确立的中立原则时,克里姆林宫便握住了“特别军事行动”的钥匙。 2019年2月7日,乌克兰议会以334票赞成通过宪法修正案,北约与欧盟成员资格正式成为国家战略目标。 时任总统波罗申科在表决现场高呼“历史性胜利”,却刻意回避了一个关键矛盾,乌克兰1991年《独立宣言》第9条明确规定“永久中立、不加入军事集团、不获取核武器”。 这份宣言是国际社会承认乌克兰主权的基石文件,而修宪行为实质架空了国家根本法的精神内核。更致命的是,乌克兰法律体系中存在“宣言优先性”争议:1990年《主权宣言》以“用于缔结联盟条约”结尾,但1991年《独立宣言》又宣称主权宣言构成独立基础。 这种法律链条的自我矛盾,被阿列斯托维奇称为“普京随时可引爆的炸弹”。 芬兰入约的对比拷问。俄方对北约东扩的安全焦虑,在芬兰与乌克兰的迥异命运前显露本质。2023年芬兰正式加入北约,与俄边界延长1340公里,俄军却未向赫尔辛基发射一枚导弹。 同样申请入约的乌克兰,却承受着三年战火。阿列斯托维奇对此的解释是:“芬兰从未在宪法中挑战俄罗斯底线”。深层差异在于战略价值:芬兰保持中立期间,从未允许北约驻军或部署进攻性武器。 而乌克兰2014年后在顿巴斯频繁军演,美制“海马斯”火箭炮甚至能7分钟覆盖俄别尔哥罗德核设施。当法律挑衅叠加军事威胁,莫斯科的容忍阈值彻底归零。 “芬兰化”方案的残酷现实。阿列斯托维奇近期疾呼乌克兰应效仿二战后芬兰的“有限主权”模式,保持名义独立,但外交国防服从俄罗斯利益。 这个看似屈辱的方案,在战场现实前显露理性内核:乌军每日炮弹消耗量不足俄军30%,扎波罗热防线多处被撕开缺口;西方军援从2024年峰值每月47亿美元骤降至2025年7月的9亿美元。 更残酷的是北约的背弃:秘书长吕特5月明确表态“从未承诺乌克兰入约作为和平条件”,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显示拜登政府早在2023年已默认乌东四州归属俄方。 这与1944年芬兰的处境惊人相似,当曼纳海姆元帅发现德军无法守住拉普兰时,立刻转向与斯大林谈判,用10%领土换得国家存续。 法律牌背后的帝国执念。普京对国际法的工具化运用,暴露着俄罗斯的扩张逻辑。俄方反复引用《联合国宪章》第51条“自卫权”为开战辩护,却选择性忽略其适用前提是“遭受武装攻击”。 2014至2022年间乌克兰境内并无俄公民伤亡记录。这种法律双标早有先例:1991年俄罗斯承认乌克兰边界时,同时签署《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宣言》,但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时又辩称“公投自决权高于宣言”。 阿列斯托维奇盛赞普京“26年守信”的悖论正在于此,俄总统对叶利钦家族的承诺确未违背,但对邻国的保证却如废纸。 美国军工复合体的血色红利。北约东扩的推手背后,藏着资本嗜血的密码。1999至2020年五次东扩期间,雷神、洛马等军企股价暴涨470%,承包商在波兰罗马尼亚新建23座弹药库。 2022年俄乌开战后,美国批准对乌军售总额突破760亿美元,雷神CEO海耶斯公开承认冲突是“理想的订单驱动力”。 这种“战争经济”与19世纪大英帝国的殖民策略如出一辙:东印度公司先武装印度土王对抗法国,再以保护为名接管领土。今日乌克兰扮演的角色,恰似当年的孟加拉王公,用国土撕裂为西方军工输血。 基辅独立广场的宪法纪念碑上,镌刻着“主权属于人民”的金色铭文。但三公里外,被俄军导弹摧毁的最高法院废墟中,散落着2019年修宪会议的签名文件。 当法律沦为政治赌注时,纸上的墨迹终将被炮火改写。阿列斯托维奇的“叛徒”骂名或许永难洗刷,但他撕开的真相值得深思:小国生存之道不在于高喊口号,而在于认清强邻卧榻之侧,容不得一把上膛的枪。

0 阅读:32

猜你喜欢

易云的世界

易云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