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6年,宋太宗赵光义强行临幸小周后,然而小周后死命抵抗,甚至还咬了他一口,愤怒之下的赵光义一把掐住她的脖子:“要不李煜活命,你就乖乖听话!”为了丈夫的安全,小周后也只能含泪忍下屈辱! 那天的宫墙格外阴冷,雕花窗棂透进的月光像碎玻璃,扎在小周后素白的衣襟上。她被宫娥们半拖半架着送回偏殿时,发髻散了,金步摇断在砖缝里,发出细碎的哀鸣。铜镜里映出的女人眼尾红肿,脖颈上青紫的指痕像条毒蛇,正一点点吞噬她最后一点体面。 李煜就在殿外枯坐着。他听见了里面撕心裂肺的挣扎,指尖攥得发白,却连推开那扇门的力气都没有。腰间的玉带还是当年大周后亲手为他系上的,如今冰凉的玉扣硌得肋骨生疼。宫人来报“娘娘安歇了”,他才敢挪步进去,看见小周后蜷缩在床角,锦被裹得像具棺椁。 “娥皇……”他想伸手碰她,却被猛地甩开。小周后猛地抬头,眼里的泪早就流干了,只剩下碎冰似的恨意:“你写的那些‘春花秋月’,能换得回金陵的雕栏玉砌吗?能挡得住这汴梁的豺狼虎豹吗?” 李煜的嘴唇哆嗦着,一句辩解也说不出。他曾是金陵城里最风流的君主,提笔能写“晚妆初了明肌雪”,落笔能绘“风里落花谁是主”。可如今,他连自己的妻子都护不住,只能在赵光义派人送来的“牵机药”前,看着小周后把那碗毒药一饮而尽。 那之后的每个初一十五,赵光义总会“召”小周后进宫。她不再挣扎,只是每次回来,都要在妆台前坐一夜。晨起时,宫女们总能在铜镜上发现几行用胭脂写的字,或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或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第二天又被擦得干干净净,像从未存在过。 有人说,小周后是为了保全李煜的性命才忍辱负重。可当李煜真的死在那碗毒药下时,她反而异常平静。出殡那天,她穿着出嫁时的红裙,抱着李煜的灵位,一步步走出驿馆。汴梁的百姓看着这个曾经艳冠江南的女子,如今鬓角已生了华发,忽然想起多年前,金陵城里那个“手提金缕鞋”的少女,和那个在桃花树下为她写诗的君主。 赵光义站在城楼上,看着那抹红色消失在街角,手里把玩着李煜的玉扳指。他以为自己赢了,赢了江山,赢了美人,却不知多年后,人们记得的不是他的“烛影斧声”,而是那个“问君能有几多愁”的亡国君主,和那个为他忍尽屈辱的小周后。 历史总是这样,胜利者书写的篇章里,总藏着失败者的泪痕。小周后的挣扎与隐忍,李煜的才情与懦弱,都成了汴梁城墙上的一抹残阳,在千年后的风里,轻轻叹息。
976年,宋太宗赵光义强行临幸小周后,然而小周后死命抵抗,甚至还咬了他一口,愤怒
小牧童那小罡吖
2025-08-15 09:25:10
0
阅读: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