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红军长征走到生死攸关的一步,大凉山前,敌军重重设防。刘伯承写信给川军旅长许剑霜,只求“让个路”。谁料,许剑霜回信却说:“助兄北行!”在国共对立的乱世,一个旧部为何敢冒死放行? “杀啊,打倒眼前这些红军。”国民党许剑霜部队向红军发起“冲锋号角”。枪声骤起,子弹呼啸而过,红军战士迅速卧倒隐蔽,然而奇怪的是,子弹全部射向天空,没有一颗真正瞄准红军。 彼时,德昌城外这场“战斗”,成为红军长征中最戏剧性的一幕。川军旅长许剑霜用一场假冲锋,为老首长刘伯承让出了一条生路。 许剑霜曾是刘伯承的部下,1926年泸州起义时并肩作战,后因起义失败与党组织失去联系,被迫栖身川军。当红军逼近德昌时,刘伯承亲笔致信:“剑霜弟,泸地一别,近十载矣!本军志在北上,红军迫入川康,亦乃假途而已,让路则谊,则大义,则为军之道也。” 许剑霜接信后,内心挣扎良久,最终回信同意了让行这个请求。为避免引起国民党怀疑,许剑霜命令部队“佯攻真放”,士兵们朝天开枪,制造激烈交火的假象,实则暗中撤开防线。 红军先头部队在团长杨得志指挥下,迅速通过德昌,未损一兵一卒。事后,许剑霜向刘元璋汇报:“红军火力太猛,我军被迫撤退。”刘元璋虽心存疑虑,但碍于许剑霜与刘文辉的关系,未加追究。 “我总得放几枪吧,不然怎么向上头交代?”许剑霜对刘伯承派来的参谋苦笑道。参谋心领神会:“明白,许旅长高义!”这场战斗后,红军顺利突破德昌防线,为后续抢渡大渡河争取了宝贵时间。讽刺的是,蒋介石精心布置的五道封锁线,就这样被一封旧情信瓦解了一道。 许剑霜的选择并非偶然。他深知,若与红军血战,最终得利的只会是蒋介石的中央军。刘文辉也曾告诫部下:“只守不攻,尚稳不追,为保实力,避开野战。”川军与蒋介石的矛盾,让许剑霜有了周旋的空间。 1949年,许剑霜重新回归革命队伍,而当年死守防线的川军将领,多数在解放战争中被歼灭。在历史的洪流中,真正的忠诚不是对某个阵营的盲从,而是对初心的坚守。今天,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不应只看到战争的残酷,更应记住那些在黑暗中仍愿点亮微光的人。 信息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帮助红军过大凉山的秘密功臣许剑霜》 初中历史网|《【历史故事】1935年红军过大凉山,刘伯承致信川军:让个路!回信说:助兄北行》 文|何夕 编辑|南风意史
1935年,红军长征走到生死攸关的一步,大凉山前,敌军重重设防。刘伯承写信给川军
南风意史册
2025-08-12 11:14:17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