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南京解放后,一位贵妇走到南京总统府前,对哨兵说道:“我是陈修良,我想

烟雨评社 2025-08-11 19:14:34

1949年,南京解放后,一位贵妇走到南京总统府前,对哨兵说道:“我是陈修良,我想见解放军第37军政委何克希同志,”哨兵传达消息后,没想到何政委立即快步跑出来迎接她。 1949年4月23日,震耳欲聋的炮火声终于在南京平息,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五军的战旗已然高高飘扬在总统府上方,南京宣告解放。 就在胜利的喜悦弥漫南京城的第二天清晨,一位身穿精致旗袍、气质优雅的女士,乘坐吉普车缓缓驶入戒备森严的解放军三十五军军部。她径直走向哨兵,平静而坚定地报上一个名字:“我是陈修良,跟你们何政委是老相识。” 1946年,那个时候的南京。就好像蒋介石的老巢,原有的地下党组织在残酷的“白色恐怖”下几乎被连根拔起,党内同志所剩无几,南京的革命力量濒临崩溃,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极度危险却又至关重要的任务落到了陈修良的肩上,秘密潜入南京,重建地下党网络。 陈修良的革命人生,早在青少年时期便已埋下伏笔。她于1907年8月出生在浙江宁波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幼年生活优渥。三岁时父亲意外离世,家中经济陷入困境,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母亲陈馥身上。 陈馥知道乱世之中读书才是女儿唯一的出路,为此倾尽所有供她求学。十五岁那年,她凭借过人天资考入宁波女子师范学校,她积极投身学生运动,不仅当上学生会主席,更撰写了一篇名为《救世刍议》的文章,呼喊出自己的救国心声。 这篇文章让她声名鹊起,可也引来了麻烦,学校因害怕事态扩大而将她开除。但陈修良并未被打倒,她毅然离开宁波,转往杭州女子中学继续学业。 1925年,“五卅惨案”在上海爆发,外国人残暴的行径深深刺痛了她的心。为了探求救国之路,她毅然南下广东,投身革命洪流。 1927年,她来到长沙,与革命家向警予相遇,陈修良也成为向警予的秘书。就在这一年,经过组织的严格考察,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工作转入地下。 陈修良在上海活动了一段时间,因表现出色被组织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正是在异国他乡的苏联,她再次遇见了沙文汉,这位与她早在国内就因书法结缘的故人。 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让两人的感情在异乡生根发芽,但国难当头,他们更关心的还是如何学到救国本领,儿女情长暂时被搁置一旁。 上世纪三十年代蒋介石推行“白色恐怖”,疯狂镇压革命者,她一度与党组织失联。也是在那段动荡的日子里,她与沙文汉重逢并结为夫妻,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她才终于回到上海,重新接上党组织的线。 抵达南京后,陈修良随即展开行动。她将自己伪装成一位名叫“张太太”的富太太,对外声称是来南京投奔亲戚的。为了更好地掩护身份,她暂时借住在可靠的地下党员柏焱、柯秀珍夫妇家中。 白天,她是那个出入商场、穿着时髦的“阔太太”,晚上,她在简陋的小阁楼里,借着昏暗的灯光,亲手刻制钢板、印刷传单。 每一次行动都如履薄冰。她随身携带氰化钾,以防万一。她提前嘱咐同志们:“要是我被捕,就说我们是单线联系。”这是为了保全整个刚刚艰难建立起来的地下情报网络。 有一次,她前往地下党员方休家中开会,不巧方休那位身居国民党高官的大舅子来南京小住,正住在家中。方休担心出事,建议陈修良暂时不要往来。 陈修良胆大心细,反而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她让方休设法从亲戚那里搞情报。她不仅没有避嫌,反而更勤快地往方休家跑。那位高官大舅子有次出门会友,竟然粗心大意地忘了带公文包。 陈修良从包里翻出一份极其重要的秘密文件,并火速送了出去。这份情报后来被证明价值连城,国民党的江防部署图更是“一天三变”,但陈修良总能通过安插在国防部的机要员,在当天晚上就拿到最新图纸,火速送往解放军手中。 当国民党狗急跳墙,企图炸毁下关码头的重要设施时,又是陈修良提前得到消息,连夜组织工人护厂队,抢在敌人动手前,将能抢救的设备全部藏匿起来。 渡江战役即将打响前,能否拿到南京城的布防图,是战役成败的关键。陈修良和她的战友们成功搞到了这张至关重要的地图,并冒着生命危险,将其火速送交给了我军。 1949年4月一个漆黑的夜晚,长江北岸火把通明。江面上,几十艘看似不起眼的渔船在夜幕掩护下穿梭不息。它们运载的,是肩负解放南京重任的解放军第三十五军将士。 正是靠着这些渔船,解放军才能一举直捣总统府。当总统府那面青天白日旗被扯下时,陈修良混迹在庆祝的人群中,看着眼前的一切,内心激动不已,南京解放后,她很快便接到了新的任务,悄然离开了这座城市,奔赴新的战场,继续为党和人民奉献。 多年以后,有人问她是否后悔过那些隐姓埋名、出生入死的岁月,她只是淡淡地摆摆手,说:“这些都不重要。”留在南京的,是她亲手建立起来的坚固地下网络,是她在黑暗中点燃的无数希望之火,还有一个永远刻在南京解放史册上的名字陈修良。 信源:人民网——红色特工陈修良的传奇人生

0 阅读:76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