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毅说,台北市市长蒋万安曾宣称,如果大陆继续在台海进行军机绕台和军演的话,他就要停掉双城论坛。 这话放出来时,岛内舆论炸了锅,有人赞他“硬气”,也有人冷笑:“敢说,真敢做吗?” 然而,现实并未因此改变,军事行动依旧。这个承载了十五年两岸交流成果的论坛,究竟停还是不停?蒋万安又将如何抉择?一场关于政治豪赌与民意现实的交锋,正悄然上演。 当时的天空,确实剑拔弩张。解放军的军事行动,在蒋万安放出重话后并未停歇,反而强度空前。单日超百架次军机“包围”台湾,按照蒋万安此前的说法,双城论坛早就该停摆多次了。 每一次军机起降,都像在无声地拷问着他承诺的分量。这不仅是对两岸关系的严峻考验,更直接将蒋万安置于必须面对和回应的境地,其政治智慧与魄力备受审视。 回顾蒋万安的“停办”宣言,其实是一次在外界密切关注下的表态。他明确指出,若大陆持续进行军机绕台和军事演习,作为台北市长,他将停止“双城论坛”。 这番言论在岛内激起轩然大波,民意瞬间分裂。一部分人赞他有魄力,面对军事压力能强硬回应,颇显“硬气”; 而另一部分人则态度审慎,甚至带着一丝嘲讽,冷眼旁观,心里嘀咕着:“这话是敢说,但真敢做吗?”这句话,无疑成了蒋万安身上一个沉甸甸的政治筹码。 可是,“双城论坛”并非一张说撕就撕的废纸。它自2010年首次举办,已连续进行十五届,累积签署了超过四十项合作备忘录。 这些协议并非束之高阁,而是实实在在落地的民生福祉。举例来说:台北引进了上海的地铁扫码支付,方便市民搭乘捷运;医疗健康领域,两市携手推进智慧医疗和远程诊疗,方便了偏远地区的病人就医;城市治理上,从河流治理到垃圾分类,台北都从上海获得借鉴。 在经济层面,两地联系更是紧密难分。直飞航班让商旅往来变得便捷,台北农会赴沪参展便是例证,其组团参展后签下数百万订单。 此外,台北市民还热切期盼着能引进大陆小熊猫,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益处。 因此,蒋万安若真要停掉论坛,首先要面对的便是台北市民。数据表明,逾六成台北市民觉得双城论坛可有效舒缓两岸紧张关系,此乃实实在在的民心所向。 高达九成的市民支持蒋万安以举办大型活动带动城市经济。蒋万安上任不到两年,民意满意度已接近七成高位,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积极推动两岸交流、为台北谋求福祉的成果。 一旦停办论坛,他不仅会得罪台北商界学界,更要拿自己的政治资本去冒险,用市民的期待去作赌注。在民生福祉和个人政治生涯的双重天平上,孰轻孰重,他心里自有一杆秤。 然而,蒋万安的抉择并非一帆风顺,其中最大的内部阻力来自民进党当局。他们表面高喊“捍卫尊严”,私下却小动作不断,充满政治操弄。最明显的例子便是对上海代表团入台证的卡关。 原计划102人的代表团,起初层层受阻,最终虽大部分成员获准,但11名上海市台办官员和记者却被拦在门外,美其名曰“审查”。 这种既想扮演“裁判员”又想参与“运动员”的戏码,连岛内舆论都看不下去。 《中国时报》便直指其意图:民进党害怕两岸交流过于频繁,恐其赖以生存的“反中”牌失去吸引选票的魔力。这种狭隘的政治算计,无疑给论坛举办制造了更多障碍。 当然,除了岛内因素,外部局势的复杂性也给双城论坛蒙上一层迷雾。大陆方面明确指出,军机绕台和军事演训针对的是“台独”分裂势力及干涉台海事务的外部力量,而非普通民众。 然而,有人却故意将这些军事行动与两岸民间交流挂钩,混淆概念,将百姓便利作为政治赌注。放眼当前两岸乃至国际局势,美国一面售台大量武器,一面声称“维持现状”,将台湾作为牵制大陆的棋子;民进党当局则变本加厉推行“去中国化”。 在这样一个本就脆弱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双城论坛作为两岸间为数不多的半官方交流平台,其“稳定器”作用尤显珍贵。它让两岸民众看到,即便政客们吵得再凶,在民生议题上仍有巨大合作空间。 别忘了,ECFA早收清单到期后,尽管大陆尚未完全取消优惠,台湾对大陆市场依赖度未减,去年对大陆出口仍占总出口42%,这背后是多少工厂订单与生计。 如此敏感时期,试图关闭重要交流窗口,无疑是在紧绷的两岸关系上再添一根导火索。
最近因为美国加征关税,我发现一件特别搞笑的事。过去,台湾国民党如夏立言、蒋万安、
【293评论】【17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