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最近栽的跟头,不大,却真疼——把自家的枭龙战机技术教给了土耳其,想着拉兄弟一块干,结果人家学了手艺,转身就抢走了印尼那笔原本稳到不能再稳的大单,千亿级订单,飞了。换来的只有一个冷冰冰的事实:防务合作,不是交朋友,是喂狼养虎。 枭龙战机作为中巴联合研发的轻型多用途战斗机,从2007年开始巴基斯坦自己生产,到现在已经造了150多架。 按理说,有了这么多的生产经验,巴基斯坦完全可以凭借枭龙战机在国际军贸市场上大赚一笔。可现实却很残酷,这些年巴基斯坦虽然也想靠出口赚点钱,缅甸、尼日利亚这些国家也就零散买过几架,就没有后文了!为啥?配套服务跟不上啊!你说你卖了飞机,后续的维护、升级、培训啥的都跟不上,就算价格有优势,人家也不敢买啊。 就在巴基斯坦为枭龙出口发愁的时候,土耳其找上门来了。从2023年,土耳其就开始跟巴基斯坦谈合作,说要一起搞五代机项目。 巴基斯坦想着,大家都是兄弟,一起合作既能赚钱又能提升技术,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巴基斯坦毫无保留地把枭龙的生产线经验教给了土耳其。可巴基斯坦万万没想到,这土耳其压根儿就没安什么好心! 土耳其学了手艺后,转身就自己研发了KAAN战机!要说只搞研发就算了,可土耳其却凭借学到的技术,抢走了印尼那笔原本稳到不能再稳的大单! 这KAAN战机一亮相,就到处去参加国际防务展,大肆宣传自己的性能有多先进。印尼一看,这战机好像挺不错,虽然价值高达100亿美元,但架不住人家承诺技术转让和本地生产。这对于一直想发展本国航空工业的印尼来说,简直就是量身定制的诱惑。于是,印尼毫不犹豫地就跟土耳其签了合同,把原本稳到不能再稳的千亿级订单,给了土耳其! 消息一出,巴基斯坦傻眼了。但没办法,谁让他过分信任土耳其呢?根本没有在合作协议中设置足够的技术保护条款。反倒让土耳其通过一年半的技术交流、生产线引入、工程师联合培训,快速提升了KAAN的生产效率,然后抢占市场。 防务合作不是交朋友,而是一场利益的博弈。巴基斯坦的教训告诉我们,在与其他国家进行防务合作时,不能只看表面的兄弟情谊,更要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和技术安全。就像在商场上,不能轻易把自己的核心技术透露给竞争对手,否则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现在回头看,巴基斯坦这次的跟头虽然不大,但却很疼。它让我们明白,在防务合作中,技术转让需要谨慎,不能轻易相信所谓的兄弟情谊。只有保护好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军贸市场上立足。
巴基斯坦购买歼35战机的进程,也不会顺利!怎么也想不到,歼35的条件很苛刻,加上
【99评论】【4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