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00万美元一架的C919刚把香港航线飞成日常,就有人喊“造出来才发现不值”

小加娱的史书 2025-08-08 14:16:31

9900万美元一架的C919刚把香港航线飞成日常,就有人喊 “造出来才发现不值”。   想当年,中国民航市场被波音和空客两家外企捏得死死的,买飞机得排长队,价格高不说,交货时间还得看人家心情。   修飞机更麻烦,核心零部件全靠进口,连个螺丝钉都得从国外买,成本高得吓人。   更窝火的是,关键技术全在别人手里,国际局势一紧张,供应链断裂的风险就让人睡不着觉,这种“受制于人”的日子,比多花几亿美元买飞机还憋屈。   C919的出现算是给中国民航争了口气,2015年首架C919下线,标志着中国第一次造出了自己的大型民用客机。   如今,它已经飞上了香港航线,常态化运营,证明这不是个摆设,而是真能上天的硬家伙。   这背后是中国航空工业几十年攒下的家底,是无数工程师没日没夜的攻关,是从无到有的突破。   有人拿C919的9900万美元单价跟波音737MAX和空客A320neo比,觉得C919贵得离谱,波音、空客的飞机,单价大概在1.1亿到1.2亿美元之间,C919确实不便宜,可这账不能光看表面。   波音和空客有成熟的产业链,规模效应拉满,C919作为新选手,研发、试飞、供应链,每一步都得从零开始,它的定位也不是当“廉价货”,而是要打破国外垄断,抢下市场话语权,这9900万美元买的不是一架飞机,而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未来。   有人说C919依赖西方供应商,比如发动机用的是CFM国际的LEAP-1C,航电系统也有不少进口部件,说它“不够自主”,这点不假,可造飞机本来就是全球分工的产物,连波音、空客的飞机也有不少跨国零部件。   C919的策略是先在全球合作中站稳脚跟,再一步步把核心技术攥在自己手里,比如,国产CJ-1000A发动机已经进入测试阶段,预计2025年就能上天,性能对标国际先进水平,飞控系统方面,C919的飞控律已经用上了自主算法。   这些突破不是一天两天能搞定的,但每往前走一步都是在缩小差距。   2022年,东航接收了全球首架C919,到2025年,订单已经突破130架,包括东航100架的大单,这说明市场对C919的信心越来越足,更重要的是,它让中国民航有了自己的选择,不用再对波音、空客低声下气。   以后再遇到技术封锁或供应链危机,咱们也能挺直腰板说:“我们自己能造!”   这份底气还在国际市场上发光,巴西有航空公司已经表达了购买意向,东南亚的低成本航空也在盯着C919的性价比。   虽然现在西方市场的认证壁垒让C919出口有点难,但它的成本优势和灵活的融资方式,已经开始吸引眼球,这不只是商业上的胜利,更是中国航空工业从“窝里横”到“走出去”的信号。   往前看,C919的路还长,2025年,商飞计划年产50架,实际交付30架,这只是个开始,随着产能爬坡,国产化率提高,C919的成本会慢慢降下来,竞争力也会越来越强。   更厉害的是,它还带动了整个航空产业链,从材料到零部件,从设计到制造,数千家企业跟着受益,搭出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这可不是一架飞机的价值,而是整个产业的腾飞。   C919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里程碑,是摆脱技术依赖的希望、是民族自信的象征、是“中国造”的话语权,那些说“不值”的人可能只盯着眼前的账本,却没看到C919背后那份沉甸甸的底气,这份底气值千金! 信息来源:环球网《让民众倍感自豪,从香港走向国际,C919客机“闪耀中国红”首航香港》

0 阅读:1
小加娱的史书

小加娱的史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