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生于澳大利亚,曾是上海名媛,读宋氏姐妹读过的贵族学校,婚后卖报纸拉广告,在东

文史充点站 2025-08-08 10:22:26

她出生于澳大利亚,曾是上海名媛,读宋氏姐妹读过的贵族学校,婚后卖报纸拉广告,在东北剥白菜,建筑工地拌水泥。 上海永安百货的郭婉莹,1909年生在澳大利亚,父亲郭标是孙中山的朋友,回国后创办了永安百货,她从小在宋氏三姐妹读过的贵族学校长大,生活无忧无虑。 但这个富家女的人生转折,竟然因为一双丝袜开始,当时她已经订婚,未婚夫是个实用主义者,有一天得意洋洋地向她展示新买的丝袜:“你看,这丝袜质量多好,能穿一整年都不破!” 郭婉莹听完就退婚了,在那个年代,这简直是惊天动地的事,她后来解释说:“一个男人如果连丝袜都要算计着穿一年,那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我完全不同。” 退婚后,她专心在燕京大学读心理学,毕业后遇到了从麻省理工回国的吴毓骧,两人很快相爱。这次婚礼办得很隆重,上海滩的名流都来了。 婚后没几年丈夫出轨了,按理说富家太太遇到这种事,要么大闹要么离婚,但郭婉莹的做法让所有人意外——她亲自去找那个女人,平静地说:“既然你们相爱,那就一起回家吧。” 她真的把丈夫和那个女人一起带回了家,这种做法在当时简直匪夷所思,但她有自己的想法:“与其让他们偷偷摸摸,不如光明正大地面对。” 生活很快给了她更大的考验,丈夫失业家里断了收入,这个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小姐,开始自己赚钱养家。 她去拉广告,挨家挨户地推销报纸,那时候的上海,女人抛头露面做生意是很丢脸的事,但她毫不在意,有人嘲笑她,她就笑着说:“赚钱有什么丢脸的?总比饿死强。” 后来全家被分配到东北,生活更加艰难,冬天零下二十多度,她要在菜市场剥白菜贴补家用,手冻得通红满是冻疮,但她从不抱怨。 最困难的时候她在建筑工地拌水泥,在副食品店卖鸡蛋,每个月工资24元,要付房租还要供儿子上学,经常只能吃8分钱一碗的阳春面。 但就算住在破旧的阁楼里,她也要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用铁丝在煤炉上烤面包,把简陋的小屋收拾得井井有条,旗袍虽然打了补丁,但她依然每天梳着整齐的发髻。 有邻居抱怨生活太苦,她总是笑着说:“还好啦,至少我们还活着,还能吃到热乎乎的面条。”在她嘴里那碗飘着几根葱花的清汤面,就是“今天最温暖的礼物”。 她有个习惯,每天晚上都要照镜子,整理仪容,即使再累再苦,第二天出门时也要保持体面的样子,她说:“人可以穷,但不能让自己看起来很狼狈。” 这种生活态度感染了很多人,邻居们都愿意和她聊天,因为她总能在最平常的事情里找到乐趣,买到便宜菜,她会开心得像中了奖;下雨天不用出门,她说是“老天给的休息日”。 晚年时儿女们都在国外发展得不错,想接她过去享福,但她拒绝了,而且晚年她还坚持自己洗衣做饭,每天把自己打扮得干干净净,邻居们说,从来没见过她蓬头垢面的样子。 她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人的尊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守护的,即使生活把你推到最低谷,只要内心强大,就没有什么能真正击垮你。   信源:郭婉莹:中国“最后的贵族”,穿旗袍刷马桶,下乡劳动也保持优雅

0 阅读:76

猜你喜欢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