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一28岁女孩无偿捐献骨髓,救了一名15岁白血病男孩,没想到,男孩

玉尘飞啊 2025-08-07 17:32:10

2017年,浙江一28岁女孩无偿捐献骨髓,救了一名15岁白血病男孩,没想到,男孩康复后找到她,一句话让她潸然泪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2017年春天的一个上午,杭州的许艾菲正蹲在阳台给花浇水,手机突然响了。她擦了擦手接起来,电话那头是中华骨髓库的工作人员,告诉她,2009年在献血车留的血样,和天津一个15岁白血病男孩配型成功了。 她手一抖,浇花的水壶差点摔在地上。  八年前的事突然涌进脑子——那年她刚满18岁,生日那天没像同学那样买蛋糕收礼物,跟着爸妈去血站献血。妈妈卷着袖子从血站出来,胳膊上还贴着棉签,她看着那袋淡红色的血,鬼使神差就决定以后每半年献一次。 这些年她献过十几次,冬天裹着厚羽绒服去,夏天顶着大太阳排半小时队,每次护士抽完血都夸她有爱心。   可真轮到自己配型成功,她心里还是打鼓。动员剂要打四天,医生说可能会有骨痛、发烧,采集当天得躺床上五个小时,胳膊不能动。 她对着镜子捏了捏自己偏瘦的胳膊,老公劝她再想想,可她没有一丝犹豫,孩子才15岁,能救一定要救! 接下来的日子像打仗,她每天逼自己多吃两个鸡蛋,喝两杯牛奶,以前最讨厌的红烧肉现在顿顿能吃两碗。 打动员剂的第一天,她蹲在卫生间揉着腿直咧嘴。第二天下班路上,她扶着腰走路,同事问怎么了,她忍痛笑着称自己走路腰扭着了。 采集那天来得很快,她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看着护士把针头扎进胳膊,冰凉的药水顺着管子流进身体。 五个小时里,她盯着天花板的花纹数格子,数到第三遍的时候,护士轻声说198毫升,够用了。她这才发现后背全是汗,胳膊像灌了铅似的抬不起来。 那袋干细胞被装进恒温箱,连夜往天津送。 她后来听红十字会的人说,那个男孩当时正发着高烧,头发掉得只剩几缕,躺在病床上攥着妈妈的衣角问姐姐的干细胞什么时候能到?妈妈红着眼圈告诉他,快了,快到了! 半年后的一天,许艾菲正在超市买菜,手机突然响了。是个陌生号码,她接起来,对面传来个清亮的声音:“姐姐,我是小宇。医生说我能出院了,妈妈说要请你吃饭,可我不知道你在杭州哪里……”说到这儿他顿了顿,声音突然软下来:“姐姐,以后换我来保护你,好不好?” 她的眼泪“啪嗒”掉在菜叶子上。这些年她捐过血、帮过邻居,可从没人跟她说“保护”这两个字。 后来许艾菲的生活又回到原来的轨道,上班、买菜、遛狗。  但每个周末,她的手机都会收到小宇的短信:“姐姐今天降温了,多穿点。”“姐姐生日快乐,我给你画了张画。”“姐姐我今天跑步跑了三公里,医生说恢复得很好。” 她从来没回过,但每次都会把短信存起来,存在手机里一个叫“宝贝”的文件夹。    2024年6月最新统计,库容已经超过340万人份,可每年还是有上万个患者在等配型。 八年前那个蹲在献血车前的18岁姑娘,可能根本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别人的光。可就是这些“没想过”的瞬间,像一颗一颗的小星星,凑起来就成了银河。 就像小宇说的“换我来保护你”——善意从来不是单向的,今天你拉了别人一把,明天可能就有人反过来拉你。   我们或许成不了拯救世界的英雄,但至少可以做个温暖的人,让身边的人知道:这世上,总有人愿意为你停下脚步,伸出手来。  信源:“最美小姐姐”诠释青春如何绽放——中国青年网

0 阅读:0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