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真的要掀桌子了,老美本以为对中国船多收150万美刀,我们的船就不跑了,没想到我们正式实施《反外国制裁法》,老美要敢对我们搞不合理制裁,中国直接冻结他在华资产,这次咱不陪老美的玩,直接自己立新规矩,这招釜底抽薪,就问老美敢不敢赌? 事情得从中国造船业的崛起说起,过去十年,中国造船厂包揽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商用船订单,沪东中华、中船重工等企业更是在高端 LNG 船市场拿下近四成份额。 2025 年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新接船舶订单占全球 74%,而美国因投资萎缩、产业外移,产能仅剩 0.1%。 这种差距让美国坐不住了,今年 2 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以 “保护本土产业” 为由,提议对中国船征收最高 150 万美元的停靠费,试图用经济手段卡住中国船企的脖子。 美国的算盘打得很精,他们认为中国船队依赖美国港口,高额费用能迫使中国减少航运量,进而削弱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话语权。 但美国低估了中国的反制决心,中国商务部迅速援引《反外国制裁法》第十二条,明确表示将对执行美国歧视性政策的企业采取冻结资产、禁止交易等措施。 南京海事法院近期审理的首例反制裁诉讼案就是典型例子:某欧洲设备公司因执行美国制裁中止支付中国企业 1186 万美元尾款,最终在中国法院调解下全额支付,并缴纳近 1 亿元反担保金。 航运是国际贸易的生命线,中国控制着全球 75% 的散货船和 81% 的集装箱船运力,美国若失去对这一领域的影响力,其印太战略将失去重要支点。 但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反而暴露了自身短板,劳动力短缺、监管繁琐、政府采购制度僵化,导致其造船业陷入 “造舰周期长达 20 年” 的困境。 相比之下,中国通过完整的产业链和技术创新,仅用 19 个月就能交付 17.5 万立方米的 LNG 船,比韩国同行快 30%。 更让美国尴尬的是,其高额收费政策遭到全球航运业抵制。世界航运理事会测算,若政策落地,全球每年将新增 200 亿美元成本,每个集装箱运费增加 600-800 美元,最终由美国消费者买单。 美国港务局协会警告,这将导致美国港口吞吐量下降 30%,西海岸物流链面临崩溃风险。连希腊船东都表示,他们租给地中海航运的中国造油轮,可能因费用问题被迫降价 20%。 根据《反外国制裁法》,中国不仅冻结美企在华资产,还禁止境内组织与其进行任何交易。2024 年 12 月,中国对 7 家参与对台军售的美企实施制裁,直接导致洛马公司股价单日暴跌 4.4%。 这种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的策略,让美国企业不得不重新评估与政府政策绑定的风险。正如伊朗关闭领空反制以色列空袭一样,中国用法律武器打破了美国的制裁霸权。 这场博弈的结局已初现端倪,美国若坚持单边制裁,将失去中国这个全球最大船舶市场。2025 年上半年,中国船舶出口额达 245 亿美元,其中 35% 流向欧美。 而中国通过《反外国制裁法》建立的反制体系,正吸引越来越多国家效仿。俄罗斯修订仲裁法确立反制裁管辖权,欧盟酝酿出台类似法案,国际规则正从 “美国优先” 向 “多边共治” 转变。 未来的关键在于,美国是否愿意正视自身产业衰退的根源,而非将责任归咎于外部竞争。中国的善意不是无限的,正如菲律宾在台风后求助却遭冷遇,国际交往中没有单方面的施舍。 美国若想在航运领域扳回一局,或许该学学中国。投资技术创新、改革监管体系,而不是挥舞制裁大棒。这场 “规则之战” 的胜负手,不在港口收费单上,而在全球市场的人心向背中。
中国是真的要掀桌子了,老美本以为对中国船多收150万美刀,我们的船就不跑了,没想
非常盘点中
2025-08-07 15:36:0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