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解放军抓到一个伙夫,战士们见这个伙夫年纪不小,比较可怜,就给他发了路费,让他回家,谁知这个伙夫,竟是国军军长! 寒冬的华北平原上,北风卷着沙尘在战壕间呼啸,平津战役正进入白热化阶段,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傅作义集团分割包围。
就在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决战中,一个穿着破棉袄的矮小身影蜷缩在战俘队伍里,他正是国民党第104军中将军长安春山。
这个出生在山西木匠家庭的穷小子,经历了从放牛娃到抗日名将的传奇人生,此刻正面临着人生最重要的转折。
安春山的父亲是闻喜县有名的木匠,靠着给乡亲们打家具勉强维持生计,家里穷得连正经学堂都上不起,十二岁的安春山只能跟着村里老先生读冬学。
寒冬腊月里,他光着脚踩在结冰的地面上练字,手指冻得像胡萝卜却仍握着毛笔抄写《四书》。
这段经历养成了他吃苦耐劳的性子,也让他明白想要改变命运只能靠自己。
二十岁那年,安春山考进太原警察教练所,三个月培训后当上了派出所内勤。
可这安稳日子没过多久,他就因为举报所长贪污被开除。
走投无路之际,他考入了傅作义创办的山西军官学校,从此开启了军旅生涯。
在军校里,这个身高不足一米六的小个子格外拼命,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练刺杀,晚上熄灯后还躲在被窝里看兵书。
1934年长城抗战时,安春山已是傅作义麾下的上尉连长,怀柔战役中,他带着敢死队夜袭日军营地,用汽油桶改装的土炸弹炸毁了敌人指挥部。
天亮后打扫战场,士兵们发现他满脸是血地坐在日军中将的尸体旁,手里还攥着半截刺刀。
这场战役让他在军中立稳脚跟,也为他赢得了"拼命三郎"的绰号。
抗战八年,安春山从营长一路升到师长,五原战役中,他指挥部队顶着毒气弹冲锋,硬是把日军赶出了河套地区。
最惊险的是包头突袭战,他带着两个团化装成商队混进城里,里应外合端掉了日军旅团部。
这些战功让他在傅作义集团中地位日隆,1948年升任104军中将军长时,连蒋介石都亲自发来贺电。
平津战役打响后,安春山奉命驰援被困在新保安的35军,这本该是场兄弟部队的生死救援,却因他与35军军长郭景云的私人恩怨变了味。
郭景云仗着自己是傅作义嫡系,当面嘲笑安春山是"安小个子",还在电台里把"西部战区总指挥"故意说成"西部收容总指挥"。
性格刚烈的安春山哪受得了这般羞辱,带着部队在怀柔山区磨蹭了三天,等赶到新保安时解放军早已布下天罗地网。
1948年12月的那个雪夜,安春山缩在战壕里听着四面八方的冲锋号,他手下的两个师已经打光,通讯兵报告说通往北平的铁路被切断。
这个身经百战的将军第一次感到绝望,脱下将校呢大衣扔进火堆,换上伙夫的破棉袄混进了俘虏队伍。
解放军战士看他胡子拉碴、弯腰驼背的样子,真当他是被强征的老伙夫,塞给他两块银元说:"老伯,回家种地吧。"
逃回北平的安春山把自己关在屋里三天三夜,桌上摆着傅作义送来的委任状,窗外传来学生游行"反内战"的呐喊。
他想起在张家口亲眼看见的场面:饿得皮包骨的老百姓围着国军炊事班讨饭,当兵的却把整筐馒头倒进猪食槽。
摸着口袋里那两块带着体温的银元,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突然捂着脸哭了。
1949年1月的和平谈判桌上,安春山成了傅作义最得力的说客。
他挨个找老部下谈心,把解放军优待俘虏的政策讲得明明白白。
有个团长梗着脖子说宁可战死不当降将,安春山拍着桌子吼:"你跟我打日本鬼子时怎么不怕死?现在对着自己同胞逞英雄?"这话说得对方满脸通红。
北平和平解放后,安春山主动要求去绥远搞建设,当上交通局长的头个月,他就带着技术员跑遍全省勘测公路线。
有次遇到山体塌方,五十多岁的他抄起铁锹和工人一起清障,完全看不出是当过将军的人。
后来调任内蒙古林业厅副厅长,他琢磨出"乔灌草结合"的治沙法子,在库布齐沙漠种出二十万亩防沙林。
1979年秋天,躺在北京医院的病床上,安春山让护士把窗户开到最大,闻着窗外飘来的桂花香,他喃喃自语:"要是当年死在战场,就看不到这太平年月了。"
10月28日,这个从战火中走出来的老将军安然离世,枕边还放着那两块早已氧化发黑的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