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姚洋教授最近的一段话火了!他说:“我们有大概1200所本科院校,其中一半

世界聚焦点 2025-08-07 12:53:09

北京大学姚洋教授最近的一段话火了!他说:“我们有大概1200所本科院校,其中一半的学校都应该改造成职业技术大学,这些技术类大学的今后就是以培养技能为主,我们说实在的不需要太多这种宽口径教育的大学,留下600所,我觉得足够了。” 现实情况是,很多顶着 “大学” 名号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不少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都感到头疼,每年招聘季收到的简历看起来都很光鲜,名校毕业,专业对口,可是一到实际操作环节就露了馅。 为啥会这样?看看现在的大学教育就明白了,有些学校为了扩招,啥专业都敢开,今天人工智能火就开人工智能专业,明天大数据热就设大数据学院,可师资、设备根本跟不上,学生四年下来,课没少上,证书也考了一堆,可真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不是抓耳挠腮,就是纸上谈兵,能实际操作好才怪呢。 现在姚洋教授的提议,其实是想让教育回归本质,他觉得现在宽口径教育的大学太多了,培养出来的学生“啥都会点,啥都不精”,而职业技术大学就是要术业有专攻,让学生在学校里就把技能练扎实,毕业就能上手干活。 这和教育部的政策其实是不谋而合的,2025 年教育部的文件里就明确说了,要鼓励高校增设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专业,推动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协同发展。 不过,这事儿也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干成的,一是得解决观念问题,在很多人眼里,职业教育还是低人一等,家长都盼着孩子上正经大学,拿个本科文凭,这就导致职业院校招生难,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二是,职业教育得和企业深度合作,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为啥成功?就是因为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学生一边在学校学理论,一边在工厂实操,咱国内也有成功的例子,比如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企业合作建了智能石化工厂,学生在虚拟仿真环境里就能练手,毕业就能适应企业的智能化生产需求。 三是企业招聘得打破“唯学历论”的固有思维,真正以技能水平作为人才筛选的核心标准。 教育不能脱离实际,大学不是象牙塔,培养出来的学生得能在社会上立足,职业教育不是退路,而是另一条成才的快车道,看看那些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不少人在技能大赛上拿奖,在企业里成了技术骨干,收入不比普通本科生低,这说明只要路子走对了,职业教育照样能出彩。 总之,姚洋教授的提议虽然大胆,但确实切中了教育改革的要害,职业教育不是二等教育,而是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只要解决好观念、师资、课程等问题,职业技术大学完全可以成为人才培养的新引擎。 未来的教育,应该是“学术型”和“技能型”两条腿走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0 阅读:0
世界聚焦点

世界聚焦点

聚焦全球,捕捉新闻关键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