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被怼得哑口无言,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大幅减少了从瑞士买机床,瑞士出口掉了 37%,瑞士几家大公司不得不裁员停工,损失大,瑞士很生气,觉得自己一直跟着美国,结果吃亏了。
瑞士,一直以来都以其精密制造技术在全球高端机床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个位于阿尔卑斯山脉的小国,不仅在钟表、珠宝、金融等行业享有盛誉,其高精度的机床制造技术也早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的核心支柱。
瑞士的机床以超高的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闻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精密零件加工等多个高技术领域。
不过,瑞士长期以来宣称自己是“中立国”,在许多国际政治纷争中保持中立立场,但这份“中立”却在2021年遭遇了讽刺。
根据外媒披露,瑞士在美国的压力下,最终选择了断供高端机床,特别是对中国的供货。
美国一直通过精密机床的技术封锁,试图遏制中国制造业的崛起。
而瑞士,作为美国在精密机床领域的关键合作伙伴,最终屈服于外部压力,毫不犹豫地响应了这一要求。
2021年,美国为了遏制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发展,竟以“瑞士机床可能被用于中国歼-20战机生产”为荒谬借口,强行向瑞士施压,要求瑞士政府对中国实施高端机床出口禁令。
面对美国的巨大压力,瑞士政府选择了妥协,宣布停止向中国出口高精度机床,尤其是五轴联动机床等关键设备。
这一断供行动瞬间打破了原本稳定的市场格局,许多依赖瑞士机床的中国企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生产线停滞不前,订单违约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而美国和瑞士都没预料到的是,这一断供反而成了中国机床产业逆风翻盘的契机。
这是一个致命的战略误判,根源就在于瑞士对自身技术优势的过度迷信。
他们想当然地以为,中国在航空航天发动机叶片、精密结构件这些关键领域的生产,根本离不开瑞士的顶尖设备。
毕竟,中国曾是他们这类机床全球最大的买家,贡献了超过四成的销量。
瑞士相信,自己牢牢扼住了中国的需求命脉,就算收紧一些,中国也别无选择。
谁知,瑞士显然低估了压力之下中国产业升级的决心和速度。
面对“卡脖子”的风险,中国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自主研发。
国家级的研发投入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很快催生了沈阳机床、秦川机床等一批本土企业的崛起。
短短几年,国产机床的技术就实现了跨越式突破,其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经能稳定在3微米。
更具杀伤力的是,这些性能可靠的国产机床,价格只有瑞士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二,并且交货更快,服务更便捷。
最让瑞士感到窝火和讽刺的是,它为“盟友”付出了巨大代价,却发现自己不过是块垫脚石。
当瑞士企业因订单锐减而焦头烂额时,美国的机床制造商却在趁虚而入。
哈斯机床今年第一季度对华出口逆势大增了22%,甚至还在苏州开设了新的售后服务中心,大举抢占瑞士让出的市场空白。
当瑞士经济部长贝尔塞焦急地飞往华盛顿抱怨时,换来的不过是美国商务部长一句轻描淡写的“盟友要共渡难关”的口头安抚。
而一转身,美国政府就给本国机床厂商发放了高达12亿美元的巨额补贴,磨刀霍霍,准备收割更多市场。
美国的算盘打得清清楚楚:牺牲一个盟友的市场,为本国企业创造机会,最终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当初,瑞士机床在美国的强压下,毫不犹豫地将中国这个最大的客户拒之门外,以为自己能稳坐行业的“金字塔”顶端。
可谁曾想,仅仅几年后,中国不仅突破了技术壁垒,反而崛起为自主研发的强者。
而瑞士,依旧在固步自封中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失去了最有潜力的市场。
曾经自豪的“老大哥”,最终沦为被市场抛弃的弃子,这一切,怪不得别人,真是自己亲手把饭碗砸碎了。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瑞士机床“断供”,中国面临怎样的威胁瑞士机床“断供”,中国面临怎样的威胁;钛媒体——中国机床业如何突破“代差封锁”?|产业链观察
78
不管你研发制造的东西,有多么先进,只要没有市场,任何高科技产品都是一堆废铁废塑料。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消费市场。任何放弃中国市场的企业,无异于企业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