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在朝鲜战场上,20辆美军坦克向我军阵地驶去。我军炮兵还没接到开炮命令,一个小战士已经冲上炮位,大喊:“让我来开炮!” 在甘凤里战斗中,20辆美军坦克浩浩荡荡向志愿军阵地驶来,炮兵却迟迟没有接到开火命令。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一个叫苏吊蛋的小战士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战斗的走向,更让他获得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殊荣。 苏兆丹出生于太原小店一个穷苦家庭,由于他小时候调皮捣蛋,所以没有文化的长辈就给他起名为”苏吊蛋”。这个朴实的农村青年,从小就没接受过什么正规教育,但他身上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 1948年,19岁的苏吊蛋赶上了解放太原的大战。在围攻冶峪、狼坡山等战斗中表现尤其英勇,荣立一等功一次。这次战斗经历让他从一个懵懂的农村娃变成了经过血火洗礼的战士。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苏吊蛋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一师第四零一团四连的一名战士。本来是步兵的他被调到炮兵部队,这对他来说是个全新的挑战。苏吊蛋天资聪颖,训练刻苦,本来是步兵的他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火炮的基本理论,并在实操训练中取得了百发百中的好成绩,上级首长特批,将他转为炮兵,并担任炮长职务。 1951年7月的朝鲜战场上,美军对志愿军发起了猛烈攻势。四连在配属二十军在甘凤里阻击北进之敌的战斗中,攻占了一个重要高地之后,遭遇了数倍于己,且武装到牙齿的美国鬼子的围攻,连队被冲击得七零八落。 危急时刻,20辆美军坦克排成战斗队形,向志愿军阵地冲来。按照军纪,炮兵必须等待上级的开火命令才能行动。但眼看着坦克越来越近,如果再等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苏吊蛋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违反军纪,擅自开火。他冲上炮位,装填炮弹,瞄准敌军坦克。第一发炮弹击中了履带,但没有重创目标。他不慌不忙地继续射击,第二发炮弹正中要害,敌军坦克瞬间燃起大火。紧接着,他又连发三炮,击毁击伤多辆坦克,其余美军坦克见势不妙,掉头就跑。 战后,苏吊蛋主动向上级承认错误,要求接受处分。谁知道,上级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给他报了功。原来,被苏吊蛋击毁的第一辆坦克,可不是一般的坦克,而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的指挥坦克。这辆指挥坦克的被毁,直接瘫痪了整个美军坦克集群的指挥系统。苏吊蛋不仅没有被惩罚,相反,上级决定给他报功,最终他荣立二等功,还被誉为”打坦克英雄”。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事迹传到了中央。1951年国庆前夕,毛主席在北京举行了一场”群英会”,专门宴请志愿军各个部队涌现出来的战斗英雄,苏吊蛋也在受邀之列。不仅如此,苏吊蛋还被提名为志愿军英模代表出席政协全国第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在政协会议的分组讨论中,苏兆丹虽然职位最低,但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当有代表提出为了节约经费要去掉军装口袋时,他站出来说:北方冬天很冷,战士们执行任务时需要把手放在口袋里御寒,这个口袋不能去掉。 毛主席听了他的发言,亲切地问起他的名字。当得知这位英雄叫”苏吊蛋”时,毛主席说道:“好嘛,原来你就是那个打坦克的英雄啊,有勇有谋,仗打得好啊。只是这名字有点不雅观,不如我给你改下吧,就叫'苏兆丹'如何?'又多又红,吉祥如意'的意思。”从此,苏吊蛋有了一个新名字:苏兆丹。 1955年,苏兆丹响应国家号召转业到地方。苏兆丹转业到狄村砖厂,后被安排到太原耐火材料厂上班。他把显赫的功劳埋藏在心里,把一枚枚勋章、证明藏在箱底,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地做一名工人。在工厂里,同事们并不知道这个朴实的工友曾经是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更不知道他的名字是毛主席亲自改的。就这样,苏兆丹隐姓埋名,从不居功自傲,在工作岗位上一直干到退休。 从农村青年到战斗英雄,从”苏吊蛋”到”苏兆丹”,这个朴实的山西汉子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品格。你觉得在那种危急时刻,苏兆丹违反军纪擅自开火的决定对还是错?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1951年,在朝鲜战场上,20辆美军坦克向我军阵地驶去。我军炮兵还没接到开炮命令
熹然说历史
2025-08-06 23:15:49
0
阅读:63